中国股市“已改变的”
和“将要改变的”
10月13日,上证综指收于3390.52点,比今年首个交易日收盘上涨8%。上证综指于8月25日突破站稳3300点之后,至10月13日,共30个交易日,一直在3400点一线进行区间震荡整理,投资热点显得比较分散,一些分析人士由此担心行情不可持续。也有人认为,央行定向降准、下半年消费扩大等利好因素将推动行情继续走高。
笔者认为,鉴于2017年前10个月两市的波动率在12%左右,目前两市平均市盈率为19倍、市净率为2.18倍,主流投资者整体偏于理性,行情继续稳定发展的概率较高。
2016年3月份至今,我国股市的运行环境和内部治理都已发生了诸多变化,这决定了近期震荡行情与以往的震荡行情有三点根本性不同:
一是宏观经济在稳定增长基础上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今年,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连续三个季度实现6.7%的增幅,而物价上涨幅度仅为2%左右。初步预计2017年全年经济增长6.8%,CPI上涨1.5%。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时期,保持这样的GDP增速和物价上涨水平殊为不易。同时,结构调整亮点突出: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增长后劲可观。震荡的股市行情是投资者价值发现过程的正常反映,而不是由于投资者“六神无主”。
二是金融经过治理整顿运行质量更高。
2015年下半年以来,金融整顿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整顿的关键是完善制度措施,促使市场主体依法依规负起主体责任。通过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进行摸排整顿,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精准稽查,风险资产、制度短板和相当一部分违法犯罪活动得以暴露,依法查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金融风气显著改善。
证券期货机构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机制,按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一肩挑两头”,在充分了解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对其提供专业服务,降低了市场系统性风险。证券期货交易所加强一线监管能力建设,及时扑灭风险苗头,及时排除风险隐患。今年以来,证监会稽查系统建立了“集团化”办案模式,集中优势力量突破重点案件;在行政刑事联动、跨部委执法协作、跨境执法合作等层面创新执法思路,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较强的震慑效果。
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履行到位,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消除了大量“浮躁操作”,挤压了“自娱自乐”空间,金融运行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股市波动率大为降低,两市平均市盈率较低,成交量中的水分被挤掉,是股市运行质量提高的突出表现。
三是价值投资理念增强,价值投资力量壮大。
2016年3月份以来,虽然大盘指数涨幅并不大,但是一批业绩良好、内部治理规范、持续发展力强、注重分红的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上升,其中金融、家电、医药等蓝筹股表现突出,一部分新经济类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也很好。与此同时,一些习惯于讲故事、造概念的上市公司业绩滑坡甚至严重亏损,其“注水的估值”受到“残酷纠正”。
可以说,无论从政策措施、监管环境方面看,还是从投资者价值取舍、趋利避害的行动看,还是从上市公司规范化建设的因素看,过度的概念炒作已无前途。很多人注意到,有的机构试图继续打着“国家政策”的名义炒作相关板块股票,结果是频遭“棒喝”。证监会强调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其中就包括打击这种绑架国家政策进行炒作的现象。
目前,我国股市处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壮大、旧有的概念炒作习惯逐步消退,价值投资队伍逐步扩大、概念炒作群体逐步缩小的阶段。新旧两种力量相互交织,有时还会有所冲突,这一机制性问题体现在盘面上就是热点不够持续,行情不能势如破竹,显得有些“纠结”。但这种现象是暂时的,随着概念炒作继续退潮,近期看似热点散乱的状况会发生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很可能是根本性的。
笔者认为,有业绩、可持续、管理强、重回报的上市公司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它们也应当成为投资者重点持有的标的。无论传统蓝筹公司,还是创新类公司,还是“成长在路上”的准蓝筹公司,都要坚持“业绩为王”这个根本原则。“即将到来的业绩”也是投资买入的理由,只不过,这一点更加考验投资者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