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在护盘行动中触雷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齐金钊 2018-07-03 15:22: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齐金钊

随着近期市场震荡调整,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护盘大军,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提振股价。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的护盘行动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小投资者应树立审慎投资理念,在寻找护盘行动带来的机会时要提防触雷。

普通人进行投资决策时易受消息面影响,见到公司释放“利好”就贸然出手。在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回购,以及其他一系列利好公告时,需要警惕的是,严监管背景下仍不排除有部分公司冒险违规信披,发布忽悠式、虚假的护盘消息。投资者不能见上市公司出手护盘的公告就盲目投资于该公司,而是需要客观理性看待护盘行为,不能忽视上市公司护盘原因的复杂性。例如,上市公司大股东是拿出真金白银增持还是“玩套路”,对于股价的影响就截然不同。

以最近频见的增持公告为例,首先要分析大股东增持动机。增持一般为稳定股价,这本身不是坏事,但有些公司大股东增持计划较“虚”。比如,有的公司大股东质押比例过高,为不至于跌破质押平仓线进行增持。

其次,要分析大股东增持的“诚意”,甄别增持含金量。不少上市公司的增持条款定得较为宽泛,甚至只有上限没有下限,增持承诺到期之后只有少量增持,甚至有上市公司未完成增持即宣告终止,承诺的严肃性荡然无存。

一般来说,含金量较高的增持主要是出于股价低估,以及大股东对公司未来业绩有信心,这类增持传递出的积极意义较大。判断一家公司价值是否低估,需要投资者结合公司市盈率、市净率、股价等指标综合分析,通过基本面和深入调研确定投资策略,不能仅凭上市公司的一纸“利好”公告盲目入场。

对于弱市护盘,凡经历过牛熊转换的A股投资者都不会陌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除避免“踩雷”外,还应正视上市公司护盘存在的局限性。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08年以来市场多次出现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明显增持的走势区间,但从后期走势来看,上市公司一系列护盘行为短期内对股价的提振作用有限。例如,2015年7月、2018年1月产业资本均大幅增持,但市场表现依然孱弱。因此,增持更多可视为左侧买入信号,并不意味着市场会立刻见底、快速大涨。投资者面对“护盘潮”应坚守价值投资底线,摒弃通过“抄底”短线获利的投机心理。

刚刚过去的2017年,“兜底式增持”风靡一时。历经近一年市场检验,我们发现很多类似“炒短线”的增持不仅动机不纯、一般增持数量有限且缺乏持续买入动力,对于讲究预期的股市而言,即便是利好也会演绎成“利好出尽是利空”。

不可否认,在大股东积极护盘的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相当数量的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但护盘行动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一定能在短期内“闪光”。投资者寻找投资机会时,要怀着敬畏之心深入研究,当有公司发出护盘公告之时,这只应是研究的起点,关键还是要审慎判断公司是否存在价值投资机会,并做好陪伴公司长期成长的准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