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民间投资仍需社会多方持续努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2017-11-2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提振民间投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多方持续发力。要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出台细化政策措施,改善企业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继续大力创新推广PPP模式,推动地方利用多种PPP操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完善价格收费标准政策,在相关领域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吸引民间投资参与。

民间投资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是反映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民间投资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具有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可持续性强的特点。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开展了专项督查,积极创造良好环境,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放宽了多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使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企稳回升,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部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不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融资难、融资贵等长期存在的老问题,也有政策协调性不够影响投资等新问题;既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外部原因,也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自身原因。

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提振民间投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多方持续发力。要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出台细化政策措施,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特别是要解决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不知往哪投等问题,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同时,继续大力创新推广PPP模式,推动地方利用多种PPP操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完善价格收费标准政策,在相关领域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吸引民间投资参与。

5年来,在相关政策带动下,民间投资总量持续扩大,小微企业活力迸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全国民间投资累计完成132万亿元,年均增长1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平均比重为63.1%,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中小微企业大量产生,小微企业投资快速增长。2016年,小微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6.3%,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新注册小微企业平均投资规模明显高于存量小微企业。

2017年1至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75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增速比1-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5%。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7973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1至8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79581亿元,增长7.1%,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54391亿元,增长4.6%,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5574亿元,同比下降2.3%,降幅收窄3.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074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1至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35907亿元,增长3.4%,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29539亿元,增长8.2%,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34994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1至8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3703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扩大3.8个百分点;制造业122693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597亿元,增长7.2%,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1.融资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当前,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身积累、房地产销售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剔除房地产民间投资,民间投资项目融资问题更为突出。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供血明显不足,银行对民间投资项目存在“惧贷”现象,民间投资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从而导致民企融资渠道窄,资金成本高,企业负担重,抑制了投资热情,影响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

2.民间投资规模相对偏小,发展后劲普遍不足

目前,民间投资中股份制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投资所占的份额较大。与国有投资相比,民间投资项目大多还集中在中小型项目上。民间投资规模偏小,一方面受民间投资主体规模的限制,民营企业大多为个体业主、家族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部分中小私营企业技术人才少,技术开发起点低,创新能力不足,经营的产品和产业结构雷同,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信息和服务,投资主体对投资方向和项目缺乏预见性,资本拥挤在少数行业内,造成重复投资、盲目竞争的现象,资源不能通过投资在不同产业间进行调整,无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3.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缺陷

从民营企业自身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保守经营意识浓厚,转型意识淡薄。调研发现,一些传统产业的民营企业习惯于采取“短、平、快”的经营战略,投资比较保守,求稳怕险,未能顺应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意识淡薄,宁可投资利润率低的传统产业,也不敢投资具有较高风险的高利润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二是小本经营意识浓厚,规模经营意识淡薄。许多民间投资者将“船小好调头”视作经营理念,对规模经济和投资边际效益研究不够,投资分散,项目小型化,效益不高。三是经验经营意识浓厚,现代经营管理意识淡薄。习惯于趋众、赶潮,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不够,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同,低层次重复发展,极易形成产能过剩。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制度不规范,资信度不高,较难达到直接、间接融资要求。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存在层次低、粗放式发展,对优秀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吸引力不高,普遍存在管理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不仅造成投资管理混乱,而且导致无序生产、盲目经营,影响民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一是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市场需求乏力、产能过剩仍较重,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多,致使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二是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资本、土地等市场要素成本过高及投资财务成本、水电费等税费支出增加,给企业投资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

三是民营企业不能很好地抓住市场先机,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据一项调查显示,64.2%的民营企业认为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信心不足;51.8%的企业认为各种要素成本高、负担重;48.0%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困难,没有合适的投资方向;32.7%的企业认为在垄断行业及公共领域,市场准入门槛高、困难多、阻力大。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整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国内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

在当前情况下,打破垄断壁垒,引入社会资本之“活水”,对中国经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民间投资力度,势必要打破行业垄断,让民营资本自由进入这些行业和领域。这不仅可以强化市场竞争,大大提高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和经营效率,消除行业暴利产生的制度基础,而且还能够有效增加这些行业和领域的产品供给,有利于建立稳定、平衡的社会产品供求关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可以推动民营企业、民间投资更多地流向对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的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与技术,更多地流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

2.民间投资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

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培育和提升民间投资意愿至关重要。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增长,有不少因素在于政府加快了支出的进度,使投资增速加快,但由于政府投资的总额是预定的,年初的加快执行意味着后期增速的回落。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放开准入限制,并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民营投资增长,是早日实现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回稳和预期改善,民间投资意愿具备了企稳的可能性。充分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可有效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有助于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有助于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

3.民间投资有利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服务业涉及行业众多,门类齐全,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行业并存,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第三产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而关系到消费的增长。此外,第三产业还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不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日益增加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建立以消费增长为核心的协调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不利于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因此,扩大民间投资,可以解除对民营资本投资于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限制,不仅可以改变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增长。

4.民间投资是促消费、保就业的有效途径

2016年,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分别比2012年增长52.9%和59.9%,占城镇就业的比重分别为20.8%和29.2%,分别比2012年提高5.6和8.8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每年新创造10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85%以上,主要得益于民间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消费率只有53.6%,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据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提高1.5至2.7个百分点。因此,切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为改善民生,国家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将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为民间投资的增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新的空间。

5.民间投资有助于加快新型城市化

近年来,民间投资不仅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居住、商业娱乐等活动空间,也从空间上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进而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形态,促进了城市内在功能和结构的完善,同时还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增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提高到2016年的57.4%,提高了21.2个百分点,2016年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8%,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平方米,这些都与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

一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政府自身改革,为实体经济减压、轻负、松绑,削减制度成本,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环境,提振民间资本实业报国的信心。

二是精准把握“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措施,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实体经济功效。

三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夯实实体经济产业基石。

四是鼓励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

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破除个别行业的垄断行为,切实为民间投资拓展发展空间。如引导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新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民间投资的结构;引导民间投资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给予提供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城市交通、电力、热力、水等基础设施产业,为民间投资搭建平等参与开发公共资源的平台。研究完善PPP、PPT项目实施细则,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对各省市的PPP或PPT项目展开投资。

3.努力破解融资难题,为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

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优势,优化授信管理和服务流程,完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权利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制度,发展和丰富循环贷款等金融产品,加快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实施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对企业抽贷、压贷、断贷等融资难题。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客观评价民营企业实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网站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鼓励地方推进“银税互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合作等,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鼓励各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过桥转贷资金池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

4.加强信息引导,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要完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为民间投资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用好财政预算安排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积极扶持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支持符合申报国家各类补助资金条件的民营企业。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招商,加快民间投资的集中化、合作化、集团化发展。要加强监督完善制度,保障民间投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5.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稳定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科学审慎研判拟出台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市场反应,统筹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和力度。有关部门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明确政策导向,提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具体要求,正确引导投资预期。围绕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加大政策解读力度,主动解疑释惑,帮助民营企业准确理解政策意图。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切实做好民营企业关切事项的回应工作。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活力,帮助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内大市场,加大对适应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需要项目的投资力度,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梯度转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