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国有银行,人们必然想到的就是它的“大”,“国有大行”成为了约定俗成的称谓。
银行到底“大”在哪里?除了超高的资产规模和净利润指标外,那些动辄数十万名员工和成千上万家遍布在城市和县乡的网点也成为了国有大行最为直接的标志。
而就在过去一年中,如果你走在大街上,很可能发现,某家曾常常经过及办理业务的银行网点已然突然悄失,抑或是早已从传统网点变身为面积大幅缩水的自助银行。显然,国有大行的“瘦身”行动正如火如荼进行。
压缩低产低效机构网点,减少低效率洼地对金融资源的占用,正成为员工及网点拥有量巨大的国有大行又一转型增效举措。不久前出炉的国有大行年报数据就给出了答案:就在2017年,中农工建交这五大国有银行员工人数整体大减2.86万人,机构网点也在一年中大幅缩水了390个。人员结构调整、网点布局优化、控制物理网点总量等语句也在五大国有银行年报中被反复提及。
关停网点、员工人数降少的背后,则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储户对于银行业务更多的从人工办理转而通过“触电”完成,手机银行、电子银行这些金融科技创新的应用,让银行服务更多的向线上倾斜。即使来到银行网点,为你服务的也很可能将不再是身穿整洁职业装的柜台人员。随着网点智能服务模式的快速推广,在愈来愈多的银行网点完成智能化改造后,几乎所有业务也均可由智能柜员机完成。这些智能柜员机所提供的服务选项也早已从最初ATM机的简单存取款、转账功能拓展至缴费、开卡,开通电子银行等众多以往只能通过人工才能完成的业务。
机器替代人工正成为一种趋势,在国有大行中已日益普及。而银行离柜率的激增,则让传统的银行柜台人员处境有些“尴尬”。这些国有银行的柜台人员数量在去年出现大幅减少,仅农行一家柜员人数就减去逾9000人,已与该行全年的减员人数十分接近。中行综合营销服务与柜员的占比,也由2016年的42.92%下降至去年的41.18%
与此同时,虽然柜台人员成减员重灾区,但国有大行却是“减法当中有加法”。就在柜员人数下降的同时,五家国有大行中科技信息类员工数与占比却均呈上升趋势。而代表传统业务的柜台人员数量的减少,以及信息科技人员数量的增长,也正是国有大行坚定向科技转型的一个缩影。
未来国有大行在员工整体数量或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淘汰的将是“传统”,补强的将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