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陈智胜:加速扩增产能 助力全球生物药研发生产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祁豆豆 2018-05-05 08:39: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产能从30000L到54000L,生产基地从无锡到爱尔兰,药明康德集团旗下的生物制药研发服务平台药明生物登陆港股市场以来,借力资本市场加速扩增产能、拓展客户,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目前全球11%的生物药研发在药明生物平台上进行,其中不乏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品种。未来随着这些项目进入商业化阶段,公司将充分受益产品销售带来的高增长。”日前,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公司的商业模式期望实现强者恒强,相信药明生物2021年后更精彩。”

扩增产能 加快生物药研发

药明生物4月30日宣布,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在爱尔兰敦多克市总投资3.25亿欧元,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该基地总计新安装48000L流加细胞培养反应器与6000L灌流工艺生物反应器,有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制药基地。

陈智胜向记者介绍,爱尔兰基地是药明生物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将赋能当地合作伙伴加速生物药的开发进程。这是药明生物国际化战略布局的起点和关键一环,可确保公司生产的最高质量标准生物药通过强大的供应链网络造福全球病患。

不同于药明康德聚焦小分子化学药研发服务,药明生物主要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研发服务,帮助任何人、任何公司发现、开发及生产生物药,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

2017年5月,药明生物登陆港交所。在进入资本市场近一年间,公司品牌影响力和融资能力快速提升,上市首年即创出业绩新高: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8%、79.05%。公司在手订单及进行中的项目数量增势强劲,未完成服务订单由2016年底的2.41亿美元增至2017年底的4.76亿美元,增幅达到97.5%;未完成里程碑付款由2016年底的2400万美元大幅攀升至2017年底的10.02亿美元。

“目前全球约11%的生物药研发项目正在与我们合作。”陈智胜称,目前全球在临床前、临床一期、二期及三期的药品约1500个,药明生物所服务的项目达到161个。“基于目前项目的实际需求,我们亟须加速建厂扩充产能。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更快速的产能扩增计划。”

据悉,除爱尔兰生产基地之外,今年药明生物还将在无锡新建4个工厂,加大产能储备。其中,公司的第4个和第5个工厂的产能将分别达到10000L和60000L。届时,公司的产能及技术水平将比肩三星、Lonza(龙沙)等全球排名前列的生物制药研发生产服务公司。陈智胜表示:“公司目前处于产能储备及项目播种期。我们现在建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今后即使不建厂,每年也会有收入增长。2021年之后,公司的合作项目中每年都会有2个至3个产品上市,随着合作伙伴的产品上市销售,药明生物将共享销售收益。”

强者恒强 未来发展更精彩

“药明生物2021年后更精彩。”陈智胜直言。

据记者了解,药明生物有8个项目即将进入临床三期及商业化生产阶段。陈智胜告诉记者,这8个项目大部分针对肿瘤方向,包括美国、中国的新药项目、中国的生物类似药项目,以及孤儿药项目。其中,有4个项目预计全球销售额有望超过10亿美元。可以预见,药明生物未来将从一个个创新生物药项目中分享收益。

具体到产品的上市进度,陈智胜向记者透露,进度最快的项目将在今年落地,即公司协助中裕新药所生产的艾滋病创新生物药。今年3月,美国FDA批准公司合作伙伴中裕新药的Trogarzo(ibalizumab-uiyk)上市。该产品主要用于治疗现有多种疗法均无法起效的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随着Trogarzo上市销售,药明生物将迎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按照目前项目进度,2019年至2020年,公司每年都会有1个至2个项目落地;2021年至2022年,公司每年将有2个至3个项目落地。“生物药的生产难度非常大,在我们这里做研发的客户,后续生产通常不会转移到其他地方。这种客户黏性是我们商业模式最成功的地方。”陈智胜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平台上有全球11%的生物药在研发,如果成功的话,未来全球11%的生物药可能产自药明生物。

陈智胜认为,药明生物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强者恒强。他以定价为例向记者展示了中国药企的国际话语权。“欧洲集聚着众多国际领先的医药研发机构,很多公司定价比我们要低,但仍有很多合作伙伴选择我们。这显然不是价格因素,而是我们能够提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及服务。”陈智胜表示,“我们是通过价值、技术创新拿到全球定价权的。”

强者恒强的商业模式让药明生物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年报显示,药明生物的全球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1.8%增至2017年的2.4%。其中,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48%增至2017年的63.5%。

在陈智胜看来,中国医药研发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一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将进一步鼓励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与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型企业合作,共同提高我国生物医药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二是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提速,促使更多药企加快研发生产进度;三是港交所向未盈利的生物科技类公司伸出了“橄榄枝”,将激发国内药企投身创新研发。这些都将助力药明生物业务的持续增长。

据陈智胜透露,公司目前已经储备近1000亩的土地,用于生物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未来,如果药明生物的模式能够成功,中国将成为全球生物制药排名前列的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