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新格局 为世界经济添动力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许岩 2017-12-2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开放,一直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助力。

这一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断打开,从纵深推进“1+3+7”自贸区、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利用外资和引导规范对外投资,到自由贸易港的筹备……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对象不断全面,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并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强调,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不断彰显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的鲜明态度。

中国政府也在用行动表明,扩大对外开放不会止步。今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内外资同等享受“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政策措施;按“鼓励发展+负面清单”模式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等。在减少限制、税收支持、政策连续稳定、完善法律体系和放管服改革以及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方面都展现出区别于以往的深度广度。

这表明,我国新时期的开放为一种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不仅强调“引进来”,也更加注重“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是主动走出去,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而“引进来”则是以改善营商环境为重点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吸引外资的政策力度逐渐升级:1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20条措施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内外资公平竞争、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的新举措,直击外资对华市场准入的痛点。

8月16日,国务院再次发布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再为稳外资放大招。极力推进各部委层面在积极利用外资方面的合作,具体到了分管部门,并在“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方面,要求“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还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产业基础的举措。比如,6月中旬国务院印发了自贸区新的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了限制性措施,减少了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道路运输、保险业务、会计审计等10个条目27项措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还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减少了30条限制性措施。目前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市场准入均有所放宽。

利用外资走势也逐步企稳:今年1~6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下半年以来政策效果逐步显现,7月同比下降11.8%,8月同比上涨9.1%,9月份同比上涨17.3%,10月份同比上涨5%,11月份同比上涨90.7%。

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鼓励“走出去”,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阶段,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既存在较好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有必要加强宏观指导,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才能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是主动走出去,联动陆海内外、沟通东西双向,外接全球市场、内助区域协同,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重要支点。今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最高层次的对话机制。截至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9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增投资合计111.8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3%,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而金砖国家合作更加助力“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中国向金砖成员贸易出口额达到1305.6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2%,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的41.1%。

“1+3+7”自贸区可以看作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制高点,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点。从目前透露出来的政策信息看,自由贸易港将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新的更高的制度高点,成为“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键环节。“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贸区以及自由贸易港相互配合、相互推进将带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中国经济崛起,更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是同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速的近3倍。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描绘了今后一段时期的线路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可以预期,今后中国开放的大门将开得更大,营商环境也将趋于完善,中国也将为世界注入全新的发展动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