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3日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发布式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研讨会上表示,社保精算大有可为,要探索建立政府社保精算制度的可行性,通过设立政府社会保险的精算机构,主导社保精算的组织工作,建立专家库和专业信息资料库,以灵活的方式汇聚各方面的资源。
胡晓义认为,精算不是“算命”,精算揭示的是大范围、长周期的规律,如果分析框架合理,一般而言,长期趋势预测较准,而短期预测则往往偏离会比较大。所以精算报告读者不应只看诸如资金平衡拐点和缺口数量等具体结论,而应把重点关切放在报告提示的系统性风险要害和防控方向上。
他指出,精算是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服务对象主体应当定位于相关决策者。例如,没有哪家保险公司会把某项人寿保险产品精算提示的风险告知投保人,承保人在计算防控风险的成本后确定保单,投保人只要明确自己的保费和潜在获益权利即可选择。社会保险是众人之事,又是政府强制施行的制度,从这个角度讲,有必要向社会发布社保精算报告,但确需作充足说明和必要引导。比如,预测某年可能出现基金收不抵支或缺口数额多大,重点在提示决策者未雨绸缪、预置举措,避免公众误将潜在风险当作现实风险而诱发社会恐慌。
胡晓义认为,社保精算与商保精算有别。商业保险精算起步早,社会保险精算借鉴了其许多技术,但也有明显差别:一是商保精算一般是为设计保险产品(包括保险定价、负债评估、利润分析、盈利能力等)而进行的基础工作,因而往往局限于特定区域、特定项目(如某种人身保险或财产保险);而社保精算要求的范围更大,人群覆盖的普及性更强。二是商保精算的基本目标指向是预测风险程度、规划保费标准、保证公司盈利,而社保精算在追求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有维系社会财富再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的更大目标。因此,独立开展社保精算十分必要,不可以商保精算来简单替代,而其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同时具备精算专业和社保工作经验。
他表示,要更新精算理念和手段。精算的本质是运用经验数据研判风险概率。但如今科技高速发展,工具日新月异,大数据为人们提供了更有力的分析手段。要学会运用新工具,拓展新视角、更新思维模式,推进新时代的精算升级。
胡晓义认为,要探索建立政府社保精算制度的可行性。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加速到来,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保基金长期平衡压力加大,因此,应推动更多的专业机构开展社保精算,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综合多家精算成果,做出研判和决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考虑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设立政府社保精算机构,主导社保精算组织工作,建立专家库和专业信息资料库,以灵活方式汇聚各方面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