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专家表示,全年CPI同比涨幅有望控制在2%以内,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
“9月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同比下降影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食品价格8月环比上涨1.2%,9月涨幅回落至0.5%。总的来看,今年以来食品价格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长。
温彬指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去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2.0、0.7和1.3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进一步降低食品在CPI构成中的比重可以更好地反映物价水平。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今年以来,CPI同比表现温和,但也需关注。CPI食品项同比涨幅明显偏低,CPI非食品项明显走高,通胀压力可能逐渐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七升一降。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下降7.5%,影响CPI下降约0.3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3%,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通胀有望维持低位
温彬表示,今年国庆和中秋节期间消费需求旺盛,预计10月CPI环比涨幅上行,但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效应,全年CPI同比涨幅可控制在2%以内,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
从CPI的细项来看,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表示,猪价变动仍是CPI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1月左右将迎来猪肉消费旺季,猪价同比降幅可能继续收窄。不过,预计全年CPI水平依然不高,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四季度通胀有望维持在较低位置,突破2%的可能性较小。首先,去年四季度基数相对较高。其次,猪价可能重返周期下行通道,出现震荡回调,食品价格整体上涨的动力可能有所减弱。非食品受制于基数,上升概率有限。最后,金融去杠杆政策延续,货币环境仍处于中性偏紧的状态,M2在低位徘徊,整体来看不支持通胀上行。
对于PPI,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产能和环保限产将使PPI同比涨幅保持在6%以上,全年PPI平均涨幅可能为6.4%。煤炭、水泥、钢铁等产业产量减少或增长放缓。在需求保持稳定的同时,供给收缩对工业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已经并将持续支撑PPI上涨。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难以继续大幅上涨,输入性因素对PPI的抬升作用减弱。四季度翘尾因素显著走弱,PPI不会持续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