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以来持续高温给辽宁海参养殖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自《证券日报》8月3日报道辽宁圈养海参因高温天气大面积死亡以来,极端异常天气导致的此次突发灾情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显示,辽宁此次约圈养海参受灾严重,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7亿元。目前,相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应对此次圈养海参的高温灾害。
圈养海参大面积受灾
由于沿海海参养殖圈普遍存在着养殖水体深度浅,临近陆地易受高温影响和水质交换能力差等问题,此次受高温灾害的影响较重。
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辽宁五个沿海城市此次全部受灾,其中大连和锦州两个海参养殖大市受灾面积也较大。大连市池塘养殖海参面积共有63万亩,70%以上不同程度受灾。锦州市此次的受灾面积为20万亩。此外,营口、盘锦和葫芦岛三市受灾区域的死亡率最高,其中营口高达90%,盘锦和葫芦岛也都达到80%。
有在锦州的海参养殖从业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次高温是由沈阳、朝阳等内陆地区逐渐向南扩展的,受灾也是从锦州、葫芦岛、盘锦这些位于渤海湾最北面的地方先开始的。“由于这些地方潮间带比较长,海水浅,海参养殖池的深度也普遍较浅,对于持续的高温,海参所受影响较大。此外,相较于河北和山东地区的养殖户,由于辽宁很少出现持久的高温天气,养殖户也缺乏相应的生产管理和应对经验。”
辽宁省海洋渔业厅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辽宁共有海参养殖面积184.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98.5万亩。据目前初步统计,此次灾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68.7亿元。
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应对
“又要担心下雨,又要担心高温。每年的夏天,对于海参养殖业户来说,都是提心吊胆难过的一关。” 大连一位不愿具名的受灾养殖户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有零星的受灾情况,没想到今年这样严重。”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刘春林处长告诉记者,从今年的7月初,就已通过水产技术推广平台先后两次发布相关的预警和提醒,8月1日,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水池塘夏季养殖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市海洋与渔业局还召集部分养殖业户、相关区市县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专家,围绕调查灾害发生原因、研究有效应对措施召开了座谈会。”
“我们已经组织大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大连市水产研究所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调查走访,指导生产自救、灾后重建。”刘春林告诉记者,“一定要从这次灾害中吸取教训,加快水产养殖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记者还了解到,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7月24日起就已安排专业人员携带设备对重点养殖企业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应对灾害提供依据。日前锦州还组织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生产一线了解情况、提出应对措施、指导养殖业者应对灾情。
养殖户风险意识有待加强
“极端天气的出现会加剧水产养殖风险,这就要求养殖业户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刘春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抓好养殖生产的同时,养殖户更要加强保险意识。”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水产养殖行业的抵御风险能力,大连市从2013年起就已经试点推广相关天气指数水产养殖保险。虽然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覆盖面还是很有限。
“从2015年开始大连就启动了由政府补贴的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截至2017年底,三年累积保额达到4.6亿元,保费3400万元,政策性补贴1700万元。”刘春林表示,“水产养殖保险提高了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但许多养殖户舍不得钱,投保的意愿并不强。”
2013年与獐子岛合作推出风力指数型水产养殖保险第一单的人保财险大连公司,由于有政府的补贴政策,截至2018年7月份,其海珍品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年均保障金额4.3亿元,承保水域4.3万亩。人保财险大连分公司农险事业部一位行业专家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推出的主要是针对底播养殖的风力指数产品,承保海参、鲍鱼、虾夷扇贝、海胆等养殖品种。“目前政府补贴保费的30%,每年会有几百万的资金,如果用完了,保户就要商业参保,保费完全自担。”
据悉,不在政府补贴范围的太平保险和人寿财险推出的基于气温指数的养殖险产品规模就更小了。人寿财险大连公司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养殖户的保险意识差,又没有政策性的补贴,公司的产品今年没有业户投保。”
“在太平保险投保的去年只有三户,今年也是三户,其中还有一户是为在河北的养殖圈投保的。”瓦房店海参协会王明利会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养殖户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赌博的心态;二是养殖户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普遍很低;三是从2013年以来行业下滑,一些养殖户维持生产都很勉强,出钱交保费也很困难,也造成了参保的养殖户寥寥无几。”
王明利告诉记者,“太平保险的产品每亩保费是100元,保额上限2000元,最高可以按三倍投保,也就是最高每亩300元,保6000元。日前,保险公司已经来通知了,今年将按最高的标准来理赔。投保最多的一户投了33万元,就能获得理赔660万元。”
“保险本身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受灾后有再次生产的能力。”王明利表示,“如果今年养殖户大部分都投了保险,也不至于现在许多人连翻身自救的能力都没有。”
刘春林也向记者表示,政府补贴资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养殖业户还是要树立自身的风险意识。
养殖户渴望低息资金支持
虽然最近冷空气赶走了持续的高温,但对于受灾的养殖户来讲已经于事无补。“已经很晚了,来不及了,定型了。”王明利告诉记者,“许多的养殖户还陷于一种‘懵’和‘不知所措’的状态,首先要恢复信心。”
“能够抢收的抢收,能够采取手段的采取必要的手段,已经发生死亡的要及时捞出来,防止造成二次污染,防止次生病害的发生,要尽量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提振信心。”对于灾后恢复工作,刘春林表示,“通过此次灾情要吸取教训,有更多的反思,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就生产模式、技术手段、养殖方式、风险防控等进行研究总结,倡导生态健康的养殖理念,促进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锦州的一位受灾养殖业户向记者表示,“天灾没办法,关键就是下一轮如何投,能有钱投下去就好。”对于恢复生产,王明利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够牵头帮助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一些低息或贴息的贷款资金,同时也希望政府对养殖户参保加大补助的力度和广度。
王明利表示,养殖海参,从海域的租金、设施设备到投苗等成本,一亩海域的投入大概在6000元至8000元,高投入的需要上万元。这部分投入中,一般的海参养殖户自有资金能占60%,剩下的部分要靠银行和民间借贷等方式来解决。
“2013年、2014年还有银行在介入,行业下滑以来,2015年、2016年以后银行已经跳出水产养殖这个行业了,拿海域证都贷不到款。”王明利坦言,这些年养殖户从银行贷款越来越难,“有钱能投起苗就好了,很大一部分起死回生的能力已经没有了。如果能有银行资金介入进来,我们也研究了一些方案,资金的安全性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