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股市都过得不太平。美国股市继周一“闪崩”后,周四再度大跌,当日道指下跌4.15%,标普500指数下跌3.7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9%,三大股指均跌破周一创下的低点。美股的剧烈震荡也引发全球市场的波动。
这次美国股市调整尽管与经济基本面的一些因素有一定关系,比如美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市场担心美联储加息速度会加快,引发债市波动;比如美股牛市已持续近9年,出现适度回调也属正常。不过,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等所谓的股市现代化交易工具可能也在推波助澜,金融衍生工具过度发达的负面影响开始呈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股牛市都显得“风平浪静”,是什么造成了最近市场波动率加大?这或许源起于一系列交易策略,包括做空恐慌指数、实际波动率等等,在它们共同作用下多种交易策略引发了抛售集合,加之市场情绪紧张、电子做市带来的流动性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流动性危机。
从本周一美国股市的交易情况来看,道指在收盘前的半小时内急速下跌近1000点,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化交易工具有关,这些交易工具事先设计好参数,一旦参数异动则会自动交易,失控则助推暴涨暴跌。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直指,资本市场遭遇了历史上第一次算法股灾。回顾过去几年,股市和原油市场都曾出现过“闪崩”,高频交易等工具都难逃干系。欧洲议会早在2014年就通过一系列限制高频交易的措施,旨在维护市场安全并减小市场波动性。相关措施包括强制对交易算法进行测试,要求做市商每个交易日每小时都要上报交易额等。除了股票市场,这些措施所涵盖范围还包括衍生品交易和各类新型交易平台,这些措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严格的高频交易监管措施。
可以说,最近几年各国出现的股市剧烈震荡,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些交易工具与衍生品创新有关。先进的技术在提升市场成交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最后或许沦为一种零和博弈的工具。对于各国的监管层来说,在现有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应该对这些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及金融工具加以约束,不可任其自由无限制地进出市场,慎重对待、加强市场监管才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