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到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开工,从“冰上丝绸之路”到中老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建设近期捷报频传,项目遍地开花。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沿线地区合作的深入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迈上新台阶。
沿线项目密集开工
2017年,以中老铁路、亚马尔项目为代表,“一带一路”建设气势如虹。尤其12月以来,“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密集开工。
12月8日,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一带一路”建设海外特大型项目,3条生产线投产后,将每年向中国输送400万吨液化天然气。
在斯里兰卡,该国政府12月9日在科伦坡举行仪式,正式启动中斯汉班托塔港合作项目。
在泰国,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12月21日开工,这是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开展产能合作的旗舰项目。
在非洲肯尼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建的内罗毕集装箱内陆港在当地时间12月16日正式移交并启动运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入非洲腹地。
今年11月中旬,中国还与老挝签署了合作文件,共建中老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与中缅经济走廊、“蓝色经济通道”、“冰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一起,成为一条条共筑梦想的纽带。
在这些纽带的联结下,“一带一路”建设正结出累累硕果。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近日称,我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已累计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7000列,市场化运营水平不断提升。
政策层面持续助力
上海市委党校研究院讲师邹磊博士对“一带一路”颇有研究。他告诉上证报记者:“当前‘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主要在具体执行层面。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
他说,由于海外项目涉及规划、融资、利益分配、风险管控以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许多因素,需要长时期的谈判协调,很难做到提前统一安排。所以,很多项目基本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模式在推进。
项目密集开工的背后,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助力。如国家标准委12月22日发布的《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深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合作,支撑设施联通网络建设,推动5G、智慧城市等国家标准在沿线国家应用实施。
此外,《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也在近日发布。根据这一通知,为促进“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将对原产于26个国家或地区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协定税率。
金融合作紧随其后
邹磊认为,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未来会继续推动相关标志性项目落地。而探索建立长效金融合作机制将是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二个重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国内银行家认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是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发展的首要关注点。
与此同时,外资行也瞄准了“一带一路”市场。渣打银行12月15日宣布,将在2020年底前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总值至少2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
12月19日,亚投行在北京宣布,亚投行理事会新批准库克群岛、瓦努阿图、白俄罗斯和厄瓜多尔4个意向成员加入。不到两年,亚投行成员总数从57个扩围至84个,成员从亚洲扩大到全球。
邹磊指出,构建多元、稳定、可持续的融资平台,确保资金安全,对“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中国将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的境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