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的发布,一种全新的养老目标证券基金即将诞生。目前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已着手布局养老基金,瞄准万亿养老金市场。中国的养老金产品究竟适合采取哪种形式?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投资为退休积累财富?公募基金在此过程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带着这些问题,上证报记者专访了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董事、摩根资产管理亚太区行政总裁范奕勤。
未来养老金产品很可能采取缴费确定形式
“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是提供养老保险的三个主要系统,且制度较为完善。在中国,虽然政府会承担养老责任,个人也会投资一些保险、养老金产品,但企业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范奕勤表示。
对于养老金存在的两种形式,范奕勤介绍说,一种是收益确定型产品,即人们会在退休后的每个月拿到根据工作生涯最后三到五年的平均收入确定的固定养老金,直至过世。因为每个人拿到的钱是以过去的薪水为基础,因此收益固定,投资风险主要由企业承担。第二种是缴费确定型产品,即退休后拿到的金额取决于市场波动、通货膨胀及投入量,风险由个人承担。
范奕勤认为,中国未来的养老金产品很有可能会采取缴费确定形式,雇主不仅要为个人养老金提供补充,还会在定价、选择投资方式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长期组合投资将占据主流
“无论养老金产品未来采取何种形式,公募基金在这一过程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谈及中国公募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范奕勤信心十足。
他表示,目前传统投资者在为退休生活做准备时,还是以房地产投资为主。虽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参与股票、债券和基金的投资,但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投资者持有现金的比例仍然较高,而且有些是以投机的方式买入一些波动幅度大的产品。
范奕勤预计,在未来的10年、20年中,投资者会将更多现金投到金融产品上。这其中,公募基金是主要投资渠道之一。
“我不会过于关注组合中某一部分在未来6个月上涨或下跌多少,我更关注的是整体投资组合会不会每年提供稳定的回报。在这其中,分散化投资至关重要。”范奕勤表示。在他看来,将资产分布在不同市场、基金经理及产品上,会降低宏观环境变化及“黑天鹅”事件对投资组合的冲击。
在接受采访时,范奕勤多次提及波动性管理。他表示,中国投资者通常会投资房地产,用现金来进行波动管理,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买入金融产品,以争取稳定的固定收益和增长率,来填补养老需求和养老金之间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