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常青树”怎样长成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吴瞬 2018-07-04 14:52: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吴瞬

在私募行业发展中,时常可见的“黑马”往往昙花一现。相反,倒是一些潜心研究、符合监管要求的私募机构成为行业“常青树”———市场弱则回撤少,市场强也不疯狂。时间是这类私募最好的朋友。

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一季度,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级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共计31家,相比2015年前的28家,绝对数量仅增3家。但3年间百亿元级私募名单变动频繁,2018年前达到百亿元规模的私募中,目前仅有12家管理规模依旧在百亿元以上。出场者大致分为几类,有的选择“私转公”,有的因违规被罚,更多的是因业绩表现不佳规模大幅缩水。与此同时,有19家机构在市场的考验下脱颖而出,迈入百亿元级俱乐部,生动地阐述了私募行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

私募界存在一种“冠军魔咒”现象:少有私募能够常年稳坐各大排行榜冠军宝座。在不长的国内私募行业发展史中,不时有登上年度私募排行榜的“黑马”私募出现“长跑”能力和风控水平堪忧现象。

“冠军魔咒”的困扰其实不难理解,市场总是变化万千,一套策略不可能一直通行。为博取更高收益和排名,私募管理人不得不“铤而走险”,操作上更为激进,仓位高而且集中在某几只个股或者某个重点板块,这一做法带来的后果是私募管理人在某个年份可能“异军突起”,创造出普通私募难望其项背的业绩,将私募冠军头衔捧回家。但随着时间和市场变化,这种激进策略很可能不再适用于市场,进而就是巨大的回撤和亏损,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到底什么样的私募能够成为行业“常青树”?一些成立期限超10年的私募机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说,随着A股市场逐步成熟、制度不断完善,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创造超额回报会越来越难,获得稳定的业绩回报需要团队合力、与时俱进的投资方法和严格的风控体系。

市场风格不断变化,想要“基业常青”,必须打造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从2014年的周期到2015年的成长,再到2016年至2017年的消费股,表明投资需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升级,持续的超额回报需要不断优化投资方法,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