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18年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暨第九届“金阳光”奖颁奖典礼5月31日在上海举行。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在会上表示,汽车及零部件是中国未来产业升级方向。若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过渡,该产业或存在重新洗牌的机会。
邓晓峰表示,从WTO提供的数据来看,从2006年到2016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例从8.5%提高到9.1%,处于上升阶段。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商品的出口结构在过去10年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产业没有受到显著冲击或发生巨大变化。从大类上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是出口增速最快的行业,过去10年年化增速为2.9%。而除汽车之外的资本品增速最慢,过去10年年化增速也有1.7%,部分原因是全球化分工,低端产品转移至其他国家。
从美国的进口结构来看,特点非常突出,即能源占比下降,汽车、除汽车外的资本品以及消费品占比上升。邓晓峰总结称,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在过去10年总体上稳定在7000亿美元至8000亿美元,但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与10年前相比,工业用品和材料年度逆差金额下降超过2500亿美元(主要是石油),消费品、汽车、资本品逆差各增加近1000亿美元。导致汽车及消费品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消费过于旺盛和全球分工的结果,而资本品逆差的增加则是低端产品全球产业分工和资本优化的结果。美国的资本、科技和品牌企业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受益者。
邓晓峰表示,通过对比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这四个全球最大出口经济体的贸易结构可以发现,美国是出口结构最均衡的经济体,除纺织品外,在各个项目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化分工中,中国是信息产品、机械产品和纺织等中低端领域的全球主要供应方,日本、德国则在传统的机械行业和汽车行业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这为我国未来的产业升级方向和发展途径指明了方向。
从中国自身出口结构的变化来看,2006年至2016年期间,信息产业占出口的比例在触及顶峰后逐渐下降,但绝对金额还处于增长过程中。在这10年中,工业机械项目的出口占比增长最为明显,但过去最主要的出口大项——纺织服装则出现了将近10个百分点的大幅下滑。这表明我国的出口结构内部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
“从工业机械出口总值来看,在过去十多年中,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中国获取了大部分的出口增量,美日德略微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实现了部分中低端产品的替代,因而能在绝对总额上超越其他国家。”邓晓峰表示。
在邓晓峰看来,作为全球主要的制造基地,中国未来需要建立自己的系统和品牌,而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品牌的崛起,表明中国企业已开始由代工向打造自主品牌转变。
总体而言,邓晓峰认为,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是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两大方向,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有待提高。其中,在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上,中国与一些发达的品牌国家及早期在传统内燃机产业上有巨大优势的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若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过渡,这个产业或存在重新洗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