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信用扩张迎利好 促进融资待合力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当前部分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客观存在,央行日前表示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家表示,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顺利实施,可缓解民营企业信用约束,利好信用扩张。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货币政策微调的一种延续,并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基调未变。

进一步疏通信用传导

“三季度以来宽信用政策有所加码,但市场风险偏好一致偏低,信用市场两级分化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从债券市场看,低等级和民营企业融资仍然非常低迷,而且违约频率有所加快。”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称。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即便在宽信用政策下,近几个月债券融资总量有所好转,但融资结构并未明显改善,高评级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债月度净融资规模依然分化。

“民营企业实际风险高于其他主体是客观事实,要让银行或者债券投资者愿意把钱借给民营小微企业,必须要有风险分担机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多位专家认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直接指向今年以来融资的实际结构困难,具有进一步疏通信用的实质作用。

“性质上,使用央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渠道提供的资金来发行标的为第三方民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者担保增信,要比直接购买中低等级民企债券的杠杆更高,威力更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举例称,假设100元的资金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护盘,只能提振100元的流通市值;如果以这100元作为基础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则可以保护至少1000元债券。

从具体运作来看,曾刚解释,央行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为民企发债进行担保,如果出现信用违约,专业机构承担超额部分损失,债券投资人承担合理损失。其中专业机构承担的部分是政策性的,损失相当于国家买单,但专业机构通过市场化机制支持比财政直接“拿钱”进行支持更好,因为它能筛选出哪些机构可以支持,哪些不能支持。

对于哪些主体可能受益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陈健恒表示,虽然目前如何判定条件尚不清楚,但支持的方向应该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大方向一致,明显涉及监管红线的企业和行业板块应该不包含在内,符合支持导向的板块中竞争优势强、经营稳健、融资合理的企业更容易享受到支持。

多方合力发挥作用

“信用风险的缓释,除了依靠货币当局出台政策来引导以外,还需要多方合力一起作用,未来需要关注配套政策如何落地。”陈健恒表示。

比如,地方政府需要对地方担保公司进行资本补充,引导被救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保险公司未来可以探索对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CRM等信用衍生品监管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来完善和活跃市场;私募等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以在获得适当的政策支持后加强对民营企业债券的投资;财政政策可以给予额外的政策扶持资金。

潘向东认为,民企债务融资支持工具可能需要以下配套措施。一是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防范风险,未来可设置新的专业机构来操作债务融资支持工具。二是加强金融监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一信用衍生产品,民企债务融资支持工具是为了缓解信用风险。但为了防止出现部分民企借助新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方式加杠杆,需要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三是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企业债券融资过程中严重依赖信用评级,但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比较少,也不够市场化和专业化,信用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标的风险。

另外,从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而言,明明认为,扩展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信贷投放额度仍然属于前期宽货币政策框架中,在银行避险情绪高涨、惜贷情绪较浓的环境下,对小微企业、“三农”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同时,本次增加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的目的在于增加信贷投放,需要相关资产的对接,在银行风险偏好未扭转前政策效果难以显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未来围绕维持市场稳定、改善市场预期和提升市场融资功能,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

货币政策并未放松

多位专家表示,此次央行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非对所有民营企业都提供融资便利。

“对于那些有发展前景,只不过由当下流动性问题造成了其风险上升的企业,需通过风险分担,让其能融资。但不能浪费资源让过剩产能继续维持,同时给金融机构造成坏账。目前我国仍处于结构调整过程中,因此要采用市场化机制,筛选出那些可以支持的企业。”曾刚表示,从该角度讲,货币政策没有放松。所谓货币政策放松应是对所有主体一视同仁放松,但现在是利用市场机制,以扭转之前金融紧缩或者去杠杆过程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潘向东表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当于央行向机构提供基础货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由市场进行信用创造,是货币政策微调的一种延续,但只针对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融资困局,而且总量有限,并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未变。

值得注意的是,明明认为,随着货币政策逐步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型,再贷款和再贴现使用较少,其基础货币投放功能弱化,定向性、支小支农功能凸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