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启动,首批28家公司率先上市。经过9年快速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10月30日,上市公司已达734家,总市值约4万亿元,成为我国新经济的典型代表。
“推出创业板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顶点财经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推出创业板是拓展市场覆盖面,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育和健全市场机制,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业板的启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创业板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末,73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IPO融资3820亿元,平均每家5.2亿元,股权再融资累计达2753亿元,募集资金累计已使用比例约73%,由于创业板不允许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因此募集资金可以有效进入实体经济,支持产业发展。
创业板市场的股权融资功能显著降低了企业杠杆率,在改善“双创”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2017年以前在创业板上市的710家公司为例,其上市前一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7.4%,上市当年平均仅20%,降幅明显。2018年6月末,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1.28%,远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有助于其稳健发展。
此外,创业板的启动为PE/VC提供了重要的退出渠道,吸引带动了大量的政府和社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缓解其发展初期的资金难题并帮助其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实现风险资本增值并推动新一轮的投资循环。
9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连续稳定增长,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从净利润情况来看,平均净利润由2009年的0.5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
东北证券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规模不大,所处行业多为轻资产性质,在宏观经济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其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业务、产品结构等以适应市场,从而保持较好经营状况。放在中国宏观经济大背景下,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动能的转换和新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谈及未来的改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创业板的上市和退市制度均有进一步完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