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卖方研究的行业生态正在转变。这种转变,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是,券商早就对高薪养分析师颇有微词——频频跳槽还不一定留得住人,如今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借机加强对内服务;愁的是,卖方研究曾聚集了大批高学历的名校精英,而且为打拼的年轻人打通了一条相对畅通的晋升路径,如今竞争机制打破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对此,一位上市券商分管研究所的高管表示:“我们经常开会讨论相关问题。但行业生态的转变是缓慢的,如今先制定新的考核机制,将研究和销售的联动做得更好,同时加大对内服务的力度。”
考核直指分仓派点
“不要以为相关分析师评选活动暂停了,分析师不需要到处拉票,日子就会好过。事实是,竞争更加直接和激烈,压力更大了。”一位券商卖方研究人士表示,“新的考核指标直接要求与分仓收入挂钩,也即佣金派点。”
但佣金分仓并不是只靠分析师到处路演和荐股就能搞定,甚至有的分析师连路演都不一定有机会。据了解,各大公募基金公司通常都有一个分析师“白名单”——即他们信任的行业卖方分析师名单,大体上给哪几家券商派点都会有初步规划和合作基础。
上述这位卖方研究人士透露,其所在研究所的某行业分析师希望到一家规模前十的公募基金公司路演,结果被拒绝了,理由就是该基金公司只接受“白名单”中的分析师路演。而实际上,这家研究所本身也属于行业前十名,但在某个行业研究上没有占据优势,现在想突破就困难重重。
业内人士认为,分仓收入作为目前券商卖方研究所主要收入来源,一时半会改变不了,暂时也没有别的商业模式,因此考核比以前更直接指向佣金派点也很正常。
“以前分析师为了拉票获得名次,会努力服务一些有投票权的私募基金,而销售人员就会对此产生异议,因为有的私募基金几乎不贡献分仓收入。”这位卖方研究人士调侃道,“现在分析师应对考核新指标,也一切围绕佣金派点,跟销售团队的利益倒是保持一致。”
对内服务加强
卖方研究曾经不作为创造利润的业务部门而存在,而是提供战略性研究支持。而此前相关分析师评选则为卖方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市场影响力和名望。
一位资深的卖方分析师表示:“过去卖方分析师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获评最佳分析师,名气很大但研究实力不一定完全与之匹配;另一种未必是分析师评选活动的宠儿,但却能实实在在带来佣金收入;第三种是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名和利双收。”
不过,在券商管理层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看来,卖方研究一度被名声所累,虽名声在外、享受高薪,但对内贡献有限。
一位前上市券商总裁告诉记者:“有的分析师过去根本不听使唤,甚至连总裁都很难驱动他们为其他业务部门做事。可以说对内服务动力不足,他们宁愿到市场上去路演拉票,因为获评最佳分析师就意味着身价倍增,这样的放大效应反向刺激券商,不给高薪还不行。”
现在则有所不同,记者从多家券商获悉,未来研究所对内服务会进一步加强,比如为零售业务部提供高净值人群的研究支持,从为买方机构服务中寻找打通业务链条的机会。
此外,券商的人力成本可能会下降,尤其是那些付出高薪挖来分析师的研究所,降薪虽未必那么快来临,但弱市中分仓压力大,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否则“粥少僧多”,竞争加剧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