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证券时报记者: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于创投行业而言,您认为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应文禄:创投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高度相关的,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实践也证明,企业的发展一定是领先于创投机构的发展,没有企业成长的沃土,创投机构是发展不起来的,美国创投机构的发展历史也是一样。
中国真正的大量科技创新是从9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第一,有了一批企业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大众创业的热潮忽如一夜春风来。三中全会“破墙开店”带来了第一次大众创业的热潮,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带来了第二次大众创业的热潮。因为创投机构投资是投向实体企业,如果没有无数创新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创投行业也将没有发展的机会。
第二,财富增长有了活水之源。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房地产开始从计划分房时代向商品化时代转变,催生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大量实体企业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带来了政府、企业、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成为了LP端的资金来源。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创投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创投行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建设,1990年深交所、上交所开市,2004年中小板开板,2009年创业板开板为创投行业畅通了退出路径。
第四,改革开放将美国创业投资的运营模式引入到中国,并随着实体经济繁荣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创业投资发展之路。
证券时报记者:创投行业今年以来面临很多挑战,其实创投行业还是个新生事物,投资机构和监管层都在探索中前进,行业未来更好的发展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应文禄:首先,创投机构生存发展的道理特别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募资“不骗人”,投资“不被骗”。管理投资人的资金,担负着信任和责任,核心一定是自律;然后要懂得投资就是投人的道理,敬畏投资这份事业,按规矩出牌。第二,中基协的成立引领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声音,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过去没有监管相比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行业的发声方式由过去的行业头部机构、品牌机构发声,到现在变成了有组织的发声。第三,监管的开放度和创新度在不断提升。最近监管机构也在赋予私募机构更多的职责,正是看中股权投资机构市场化的能力,股权投资是在金融体系里最具创新能力、最应该宽严相济也是最具活力的行业。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上海推出科创板的新措施?未来对于创投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应文禄:这次科创板不同于几年前的战略新兴板。科创板是中美贸易战倒逼中国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的结果,是正确的选择、必然的选择。中美的差距,说到底是科技力量的差距。科创板的推出将极大地支持中国的科技创新,是一条能够极大地鼓舞科技人员专心科研、提升技术的重要路径。科创板的推出,国内一切拥有原创技术但是尚未实现盈利或者不符合A股上市标准的企业就没有必要再跑到美国去上市了,中国的人民币基金完全有能力支撑中国的纳斯达克。
科创板的及时推出,有利于一级市场的正向循环,鼓励风险投资投向科技,如果设计好务实的退出机制,那将是大好事,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更多智慧。只要我们的监管层能够在发行上市标准的选择多一点包容性,多倾听市场的声音,这一制度的推行,将会深刻地改变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将会深刻地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
证券时报记者:国家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投行业在这方面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应文禄:首先,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而创业投资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力量。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科技引领是一脉相承的,创投行业一直是伴随着未来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能不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未来投资的项目是什么。高质量发展要求投资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时代在发生变化,传统经济正在向新经济过渡,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未来一定属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的时代。
其次,中美贸易战的根本体现在科技水平的差距,要支持科技的发展,需要将国家多年来增强的国力、增长的财富引导到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高端产业集聚的支持上来。投资机构的市场化能力是任何行业无法比拟的,而这种市场化能力就是前瞻性的能力。创投机构应有所为,只有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5G、云计算、智能制造等产业上加大投资布局,真正扶持一批拥有进口替代能力、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原创技术、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发展壮大,中国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去和发达国家抗衡,而这也是创投机构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