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曹桢
上市公司中核钛白的重组经历可以用“凤凰涅槃”来形容。
2018年11月,在江南名城无锡,我们一行看到了一部反映中核钛白(002145)从濒临死亡到最终破产重组成功的纪录片,叫《绝境求生》。给我们播放片子的公司高管说,这部片子在业内很有知名度,还曾获得过纪录片领域的大奖。为什么一部反映企业重组的纪录片能获得大奖?这就要从这家企业的历史说起。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决定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核工业。当时,中国的核工业重镇就选址于甘肃的嘉峪关。而这里,至今仍有很大一片区域是“朔风大漠、寸草不生”的荒原,中核钛白,就是国家为解决中核职工家属就业而兴建的。作为核基地的外围企业中核钛白也设在茫茫戈壁中,有独立于外界的生活区域,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公园,“企业办社会”在这里特别明显,进入企业之后,这里自成体系。
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井喷,钛白粉需求量大增,作为中国第一家万吨级钛白粉生产企业,中核钛白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2001年,中核钛白成为第一批债转股企业;2007年中核钛白又获得中小板上市指标,融资3亿元,是甘肃第一家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
“别的单位工资拿六七百元的时候,中核钛白员工收入高的能拿到一两千元。”然而好景不长,公司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问题开始暴露。中核钛白曾经的辉煌,却在落后的管理体制下,渐渐落下帷幕。中核钛白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当时的国企领导们,往往是“拍脑袋决策,出了问题拍胸脯,彻底失败拍大腿”。这样的“三拍”,让企业逐渐大伤元气。一次次的决策失误,令中核钛白陷入巨额亏损。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来自无锡的民企对中核钛白进行了重组。在排除了多方干扰的因素后,达成了债权人、企业职工和重组企业家多方共赢的局面。一位领导表示,“中核钛白这个企业,老军工、军转民、债转股、上市、面临困难、按照新破产法的办法破产重组来解决,最后实现了凤凰涅槃,非常有典型性。”
“涅槃重生”后,中核钛白逐渐焕发了活力,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2014年,中核钛白收购甘肃东方钛业。当时公司表示,在白银地区设立钛白粉生产企业,有助于降低钛白粉生产综合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而在2018年冬季的一次投资者交流活动中,中核钛白高管称,中核钛白十分看好明年钛白粉行情。同时,随着公司东方钛业产能的释放,对公司明年业绩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据中核钛白介绍,东方钛业已进入了试生产阶段。如果试生产顺利,则明年公司可以新增10万吨粗品的产能。新增的这些产能,公司一方面会加大国内市场销售,增加细分领域的市场开发,另一方面也会加大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尤其是对一些新兴的市场国家。公司这几年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近30%增加到现在约40%,今后这个比重还会进一步增加。
“钛白粉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其实它在国内的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中核钛白的一位高管称,“钛白粉并不是周期性行业。”一位业内专家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专家称,“实际上钛白粉本不是周期行业,国际行业巨头杜邦在以往40年间都不存在价格下跌问题,只是近10年来由于中国企业介入后,小而散的企业数量增加,从而价格竞争激烈,凸显了周期性特点。”
11月5日,中核钛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称,公司认为目前钛白粉总的需求还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增长期。一方面,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库存处于低位;另一方面,钛白粉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回收性促使产品在国外市场和更多领域会有大的增长。
“我们对未来的钛白粉行情很有信心。”中核钛白的一位高管称,下一步中核钛白将重点进行钛矿资源整合,寻找合适的钛矿标的进行产业链的完善整合,以确保钛白粉生产原材料的供给稳定。未来,还将会通过自行建设或收购现有的氯化法生产企业,使公司适时拥有自己的氯化法生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