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纾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正在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已有国寿资管、人保资管、太平资管、阳光资管、新华资管、泰康资管等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先后设立了纾困系列专项产品并完成登记手续,合计规模达860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保险资金加速进入市场,将会提振企业信心。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纾困资金将根据各大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配置需要来进行确定,从目前已成立纾困基金的保险公司情况看,预计新增资金规模将逾千亿元。
黄志龙认为,险资纾困民企的优势主要有:一是资金规模大,可用于救助民企的资金量在主要机构投资者中是仅次于商业银行的,但银行只能提供贷款,不能直接投资民企的股权;二是险资是价值投资的坚定实践者,坚持长期持有而不是短期操作的投资策略,因而是解救民企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谈及险企设立纾困专项产品将如何对接民企需求时,黄志龙表示,险资一般都是通过两种渠道支持民企:一是险资在二级市场购买民企股票,二是险资成立一个基金或资产计划,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民企的股票定增,间接持有民企股权。这两种方式能够有效支持民企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为优质上市公司纾困的同时,保险机构应如何把控风险,最终平稳退出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由于保险资金对投资期限、资金安全性有较高要求,故而在产品设计上要结合此类资金的需求对条款进行设计和调整,以保证有足够的感兴趣的资金对产品进行认购。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易表示,保险机构多以战略和财务投资者角色进入市场进行纾困,对保底收益有一定要求,“债+债转股”模式可能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