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数月前曾关注的湖北银行3笔合计逾9000万股股权被司法拍卖一事,如今有了最新进展。
继8月份、9月份接连两次流拍后,本周二,湖北久银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湖北久银”)所持有的6457.29万股湖北银行股权终于找到接盘方。《证券日报》记者发现,由于此前该笔股权多次未能拍卖成功,执行法院最终将处置方式由“拍卖”变为了“变卖”,这一字之差的结果就是此笔股权第三次挂牌仅数日即寻得了买家。
近6500万股湖北银行股权
终于寻得买家
今年8月份,因深陷债务纠纷,湖北久银、湖北大都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大都地产”)与旺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旺前集团”)3家公司持有的湖北银行股权被相关法院集体放到了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进行司法拍卖。
上述3家公司合计持有的湖北银行股份数量高达9053.51万股,约占该行截至去年年末总股本的1.98%,起拍底价合计2.51亿元。其中,湖北久银持有湖北银行股权数量最多,达6457.29万股,大都地产和旺前集团则分别持有1625.4万股和970.82万股股权。
由于执行三笔股权司法拍卖的法院不同,并采用了不同的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因此对于湖北银行股权司法拍卖的估价和起拍价也有所差异。其中,湖北久银和旺前集团所持股权彼时的拍卖评估价均为3.36元/股,但前者司法拍卖底价定为2.85元/股,后者仅为2.35元/股;大都地产所持股份的评估单价最高,为3.89元/股,而其起拍底价为2.72元/股。
当时3家公司所持股的拍卖结果为:成交一单,流拍两单。仅旺前集团所持有的970.82万股湖北银行股权拍卖成功,湖北久银以及大都地产所持的两笔股权则因数量多、起拍金额高等原因无人问津最终以流拍告终。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司法拍卖平台最新信息显示,就在本周二,上述3笔股权中股份数量最多且卖价最高的湖北久银所持有的湖北银行6457.29万股股权已成功寻得买家,而这距此笔股权第三次挂牌仅过数日。
司法处置方式“微调”
股权挂牌数日即成交
数月前,同样股权在司法拍卖平台以流拍告终,如今却能在挂牌仅数日后即寻到接盘方,这一原因究竟何在?
《证券日报》注意到,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此笔股权的处置方式悄然由“拍卖”转为“变卖”,一字之差也让这笔股权从当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快速成交。
据了解,“拍卖”与“变卖”虽同为强制处置财务的执行措施,但二者在出卖程序、方式、范围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有法律界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法院对查封、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首先采用拍卖的方式,若拍卖流拍,随后可以采取变卖方式,以尽快执结案件,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证券日报》记者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查询相关信息发现,湖北久银所持的此笔6547.29万股股权除8月份首次进行的拍卖以流拍告终外,其于9月份在下调起拍价格后再度进行的拍卖仍未寻得买家。也就是说,在连续两次对湖北银行股权拍卖无果后,法院才最终采取了变卖的方式进行股权处置。
而由于“拍卖”改“变卖”,这笔股权处置的一些细节也发生了变化:如拍卖时的起拍价变为如今的变卖价。此外,虽然公开挂牌变卖时间长达两个月,但根据竞价规则:变卖周期内,一旦有人出价,变卖即进入24小时竞价倒计时。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次处置湖北久银所持湖北银行股权公告显示,该笔股权于今年11月22日至2019年1月23日在司法拍卖平台上进行公开变卖活动,评估价约为2.17亿元,变卖价则定为1.6亿元,折合每股约2.48元,这相当于较评估价打了七四折,且较8月份首次拍卖时的价格有所下调。给出的竞买人条件则为:符合湖北银行投资入股条件的企业法人均可参加竞拍。
“拍卖”换“变卖”加之下调股权处置价格,终于让湖北银行6547.29万股股权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就寻得了买家。在最新一次股权挂牌仅数日后,利和集团有限公司就于本周二以1.6亿元的变卖价成功竞得此笔股权。根据总部设在湖北武汉的利和集团官网显示,该公司初期以电缆材料生产、房地产开发为主,经过10多年发展,已扩展到投资控股、资产管理、托管基金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利和集团也恰为湖北银行发起人股东,但此前其并不在该行前十大股东名单之中。而在股权变卖公告中对于湖北银行老股东参与竞买也开出了限制条件:如果增持后所持股份超过总股份5%的情况下,同一股东入股同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超过2家,如取得控股权只能投(或保留)一家,且主要股东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
至此,3家公司所持合计逾9000万股股权被司法处置一事,已有两笔股权寻得下家,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大都地产所持湖北银行1625万股股权也正在司法挂牌变卖中,其出手价格更为“诱人”,仅折合为每股2.18元,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尚未有公司进行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