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全年红”的说法在寿险业流传甚广,冲击开门红保费规模也是各大寿险公司十分重视的工作。从2014年至2017年,寿险公司1月份原保费占全年之比就不断攀升。不过,转折将发生在2018年,并且1月份保费占全年之比的下降趋势可能一直延续到2019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寿险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及监管政策的引导,寿险开门红的概念可能进一步淡化,开门红的内涵也将大变身。
2017年达到峰值
所谓开门红,是指商业保险公司采取各项措施,以在阳历新年伊始获得大额保费收入,为全年工作夺得好彩头的一种营销现象。
一个典型的指标是,1月份原保费占全年保费收入之比。《证券日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历年数据统计发现,从2013年到2017年,寿险公司1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8%、20.4%、20%、25%以及28.9%。可见,2014年1月份的原保险保费占比比上一年度有大幅提升,也是2008年以来首次突破20%,此后的2015年保持平稳,2016年和2017年占比继续攀升,到2017年达到峰值,1月份原保险保费占比已经将近全年的三分之一。
而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目前银保监会至公布了前三季度的保费收入,1月份原保险保费占前三季度之比为仅为25.6%,若以前三季度的保费收入平均值计算全年数值,1月份保费收入占全年的比例将低于19%,比去年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
而从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情况来看,由于从2013年4月份才开始单独统计该数据,因此,从2014年至2017年,1月份万能险保费占全年之比分别为13.8%、9.4%、17.2%以及16.5%,四年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2014年到2016年万能险的保费整体增速非常迅猛,各年总保费分别约为3916.8亿元、7646.6亿元以及11860.2亿元。可见,寿险公司在这几年间都在推动万能险规模的飙升。不过,到了2017年,万能险保费骤然下滑至5892.4亿元。
对于2019年1月份保费占比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险企2019年开门红的产品将延续保障型和长期型的特点,预计1月份的保费规模短时冲高的可能性较小,其占全年保费规模的比例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保障型保险怎么推
开门红期间,保险公司一般主打什么类型的保险产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的不同,险企的产品“主力”发生了一些变化,预计2019年的开门红产品将以保障型产品和长期产品为主打。
过去数年,诸多寿险公司都采取“年初冲规模,年中调结构”的经营策略,高度重视开门红业绩。从产品类型来看,“年金险+附加万能险”长期是主打形式,以交费期3年到5年的年金险和较高预期收益率为主打,对于追求投资收益的客户颇具吸引力。在销售过程中,险企常将此类产品与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等进行比较,消费者获得直观认知,同时,由于其快返特征,对消费者资金流动性的影响较小,因此往往比较容易推动保费规模的增长。
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2018年的险企开门红产品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年金险的返还期限延长了,理财型产品大量减少。也正是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2018年的寿险业出现了“开门不红”的现象。
目前,陆续有多家险企已经启动2019年的开门红工作。2019年的开门红之战险企又将怎么打?开门红产品和营销手法与往年有何区别?
从产品类型来看,今年挑大梁的产品之一依然为年金保险,其返还期限有所延长,但部分产品的预定利率同比有所上升,以增加其吸引力。《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中国人寿、华夏保险、中信保诚等险企近期都推出了新型年金保险。
还有很多险企将保障型产品作为明年开门红的主打产品,例如,新华保险2019年的开门红产品以健康险为主导、附加险为重要增长点、年金险为补充。同时,太平人寿推出的太平卓越智臻,平安人寿推出的的金玺人生、平安福等开门红产品都是终身产品。
与较高收益、快速返还的理财型产品相比,保障型特征较为明显的、期限较长的保险产品销售难度较大,在开门红产品定调“保障”、“长期”的背景下,险企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加其吸引力?
在采访中,《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开门红业绩,险企采取的招数之一是提高年金的预定利率。目前,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平均收益率低于4.6%,低于2018年年初的5%,年金保险预定利率提高有利于提升其吸引力。
险企采取的招数之二是放宽核保条件。一般而言,对于某些投保群体,险企将通过额外增加保费或者保险责任除外等方式来防控风险。不过,今年部分险企对此有所放松。例如,长城人寿表示,对超重、轻度高血压、非萎缩性胃炎等16种常见情况,不再额外加费;华夏人寿对轻微血压高、乙肝小三阳(无肝功能异常)等9种常见健康异常情况也不再额外加费。这些措施对于推动保障型产品的销售,无疑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大部分寿险公司仍在推动开门红工作,但其对开门红的认知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击战思维正在向持久战思维转变。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险企管理层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要降低各季度保费的差异性,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例如,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表示:“开门红是中国特色,并不利于整个寿险行业均衡发展”,随着行业回归保障,理财型产品减少,保障型业务增加,“开门红被淡化,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