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凡
只身南下,劲嘉股份(002191)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董事李晓华,在职场上的顺利令许多人艳羡,她不断感念自己着实是赶上了民营经济及资本市场大发展的好时候,在改革开放的深圳,感受着因时顺势、不懈奋斗的幸福。
1997年的夏天是铭刻在所有中国人脑海的特殊日子,那一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东方之珠》唱响中国,人们对未来满怀期待。一河之隔的经济特区深圳,借助天时地利,又该是怎样的风生水起呢?令人憧憬。正是那一年,李晓华跨出南下的第一步,考入武汉大学,就读于当年大热的全国三大重点学科之一的世界经济系国际贸易专业。
在美丽的珞珈山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热烈讨论着南北地域的文化、习俗差异;兢兢业业的老师引导学生们关注国际分工、产业转移、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板的课题甚至还分组讨论,那是李晓华对经济、财务、法律系统学习的日子,也是她至今屡次提到要感谢、感恩的部分。
4年之后,李晓华继续南下,来到心仪已久的深圳,如愿进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下属企业。亦学亦商,平稳安逸的两年工作和生活之后,不安和不足感在李晓华的心中油然而生。彼时的科技园、周边的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处处涌动着青春的身影,让冷清的街道逐渐变得拥挤,“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这里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拥抱时代、挑战自我,让李晓华有了投身民营企业大军的冲动。
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在李晓华来深圳的第三年,她跳槽到了如今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和而泰。“当时其实我有三个职位可选择,另外两家是金融机构,待遇更高,但我选择了和而泰,原因是公司作为典型的受益于产业链转移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发展迅猛,求才若渴,企业家有着明确的上市日程表。”她说。
2003年的和而泰,在智能控制器领域是少有的能通过自身设计、研发,与国际大公司PK的企业,订单以数倍持续高速增长,在当时轻资产的民营科技企业没有抵押物无法融资的局面下,和而泰陆续引入了达晨创投、长园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为战略投资者,引入一流券商、律师、会计事务所做专业的辅导,他们展开一系列尽职调查、投资方案洽谈等,既帮助和而泰在IPO的道路上顺利前行,也使得李晓华真正在一线经历、学习、见证、成长起来。那时的她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连剖腹产生孩子,也因忙着IPO申报材料,仅休了一个多月的产假就回到公司上班。
努力终有回报,2010年,和而泰正式登陆中小板。在这里,李晓华先后分管行政、人力、法务、投资,从总经理助理,再到董秘、副总经理,一步步成长为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她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和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受益者。李晓华特别提到,“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资本市场的建立彻底激发了企业和经营者的活力,想想这20多年,中小板、创业板先后推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有了多么大的进步。我们赶上了这一波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因此,她感恩这个时代,也非常感谢那些在成长路上一起奋斗过、帮助过她的人。
2012年,李晓华加盟中国包装行业龙头企业劲嘉股份。在其任职迄今,劲嘉股份引入复星安泰作为战略投资者,并购了多家烟标企业、新材料公司,进一步稳固了行业龙头地位;通过股权收购及增资等方式打入茅台产业链,携手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拓展酒标业务;电子产品包装开拓了Vivo等知名品牌,还围绕医药包装、日化类产品包装等社会化产品包装业务进行扩充;通过投资入股华大北斗芯片公司,推动了包装向智能化演变——劲嘉股份从一个传统的烟标行业包装龙头企业迈向大包装业务市场。与此同时,与经济发展诉求呼应,劲嘉股份在大健康产业也积极布局——在新型烟草市场,目前已与云南、上海等中烟公司、小米生态链企业米物科技等展开合作。在以上每一步,李晓华均参与其中。因表现抢眼,李晓华自第10届到第14届连续5年获得“新财富金牌董秘”称号,成为名人堂成员,并获得了深圳市后备级人才认定。
“我就喜欢做和从前不一样的工作,享受新的挑战。有时候也会有懈怠之时,那个时候我就会跟自己说,如果想按部就班,想躺下来舒服,当初还不如留在家乡,在父母身边。”怀着这个念头,李晓华的激情又会回来。正因为从不设限,永怀理想与激情,李晓华在她的40岁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她抓住了改革开放时代所赋予的机会,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无愧于这个时代和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