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相关部门也基本上明确,要在今年两会前出台实质性的文件。在目前的条件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有实质性的推进。”杨建文透露。
长三角一体化再进一步。
“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外庄严宣布。
两个月后,1月3日上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沪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
据此,三省一市将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大力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
“市场体系一体化涉及制度设计和整体安排,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过去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分割,导致各自为政,出现地方保护和贸易壁垒,出现不同的门槛和准入条件。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围绕市场经济本身的问题展开,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完善,有助于带动其他方面的要素流动,要素配置、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一体化后续都会跟进。”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教授徐长乐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三角一体化由来已久
事实上,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之前,有关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政策规划屡见不鲜。自2008年以来,国家层面针对长三角地区共出台过若干文件,但始终未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1-2020)》,明确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6年5月,国务院发文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原则上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的规划修改稿,要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市委提交的《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其长”,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多年以来,一批批区域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前有中原城市群、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后有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
几经沉浮,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龙头之一的长三角,终于在2018年11月5日迎来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光时刻。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的外部压力较大,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预期较低,所以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需要一个长远的目标和实质性的推进来稳住全局。在推进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制度层面进行改善和调整,进而为今后的发展格局奠定良好的基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分析指出。
或将出台实质性文件
在2018年11月下旬召开的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在年会现场学术对话环节透露,国家发改委当前正启动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也正积极参与配合《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1月3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规划纲要》很快将正式对外公布,“预计在农历新年前后有望能够发布”。如果确实,这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首次正式发布发展规划纲要。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相关部门也基本上明确,要在今年两会前出台实质性的文件。在目前的条件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有实质性的推进。”杨建文透露。
杨建文表示,一些区域性的规划如G60科创走廊已经启动(这一走廊目前已拓展至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G60绿色智造走廊也在积极筹划(青浦-吴江-嘉兴协同开发机制是关键)。“两会前出台的规划,我估计会包括已经成熟启动的G60方案,侧重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及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直在积极做实质的联动。上海早在2016年8月22日公示的《上海规划2040》中确立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
微观层面业已开展对接
根据中央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近两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实际上已经在微观层面积极进行互联互通。
2018年3月,从三省一市抽调多名工作人员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落地上海。此后,三省一市民政部门联手,推动异地养老政策“通关”;四地检察长举行座谈会,决定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的司法协作机制。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和国家发改委领导出席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长三角地区合作近期工作要点》。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三省一市更是响应顶层设计,不断深入探索跨省域合作,频出新政。
在交通层面,2018年12月1日,上海、杭州、宁波三市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在上海可刷杭州、宁波地铁APP中的二维码乘坐地铁,在杭州、宁波乘地铁,刷上海地铁APP的二维码也能畅行。
与此同时,为深入实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12月19日分别批复了《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规划(2018-2023年)》和《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的调整规划(2017-2022年)》,今年1月2日批复同意《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
在教育层面,在2018年12月13-14日召开的第十届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会议上,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和《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就教育一体化达成一揽子战略协作。
在制度层面,2018年底,三省一市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分别表决通过各自省份的《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要求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凝心聚力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是长三角地区地方立法工作协同的最新成果,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徐长乐看来,2018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迈进深入发展的阶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落地,并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过去没有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区域规划不能落地,现在有了一个机构来统筹编制,负责落地和监督,规划就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地。无论是从基础设施方面,还是从法律法规体制建设方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