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十年历程中,在全球开发者的共同努力下,区块链特别是公有链的整体技术成熟度得以持续不断的提升。但在确定的功能范围下,公有链技术创新仍然面临“不可能三角”的制约,如何在性能、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公有链技术开发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的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下称“赛迪区块链”)组织实施的赛迪全球公有链技术评估基于技术创新及应用的视角,对全球主流34条公有链进行评估,考察公有链的技术实现水平,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以及去中心化,分别发布基础技术、应用性和创新力2018年度十强榜单。
《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到,比对基础技术、应用性、创新力三个榜单,只有以太坊和EOS全部入围,成为“出镜率”最高的公有链“实力选手”。
基础技术:半数入围公有链基于DPoS共识机制
赛迪2018年度公有链基础技术十强榜单显示,有5家基于DPoS共识机制的公有链入围,占比半数,包括比特股、EOS、公信链、星云链、斯蒂姆链等。
赛迪区块链主要选取功能、性能、去中心化、安全性等四个指标,对公有链基础技术实力进行评估,其中基础技术所占权重最大(占技术评估总指数的65%)。
可以看出,高性能成为公有链的共同选择。赛迪区块链认为,随着主流公有链如比特币、以太坊相继出现严重的网络堵塞,公有链的性能瓶颈逐步显现,在保证一定安全性的前提下,牺牲点去中心化以获取更高的性能正逐渐成为全球公有链技术开发的共同选择。
关于性能方面,TPS(每秒事务处理量Transaction Per Second)是当前全球公有链项目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此外,赛迪区块链重点关注公有链的TPS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要想大幅提高公有链的TPS(单链单层条件下)难度依然很大,新一代公有链的典型代表EOS实测的最高TPS也仅有4000,与其宣称的百万尚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除比特币和以太坊外,其余公有链的链上数据TPS远远小于理论最高值,表明绝大多数公有链还很不活跃,在应用生态还未完善的情况下一味追求高TPS必要性不大。
根据对评估对象的统计,平均实际链上数据TPS中位数仅为0.1,实际TPS>1(即平均每天事务处理量超过86400)的公有链仅占29.4%。此外,为了满足基于公有链应用的实际需求,较短的出块间隔、较快的确认速度、低廉的交易费用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应用性:“公有链+Dapp”
为主要形态
赛迪2018年度公有链应用性十强榜单显示,7家上榜公有链均开发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比如以太坊的Dapp数量达1897个,EOS的Dapp数量为291个。
赛迪区块链表示,应用性主要评估公有链支持实际应用的综合水平,包括节点部署、钱包应用、开发支持与应用实现,参考信息和数据包括:是否提供节点部署工具和教程、钱包数量及易用性、开发工具提供情况、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数量等,其占技术评估总指数的20%。
值得注意的是,钱包是推动公有链基础应用的有效途径。赛迪研究院认为,钱包应用方面,钱包可以看做是一条公有链上最基本、最基础的应用,通过钱包,用户可以实现链上资产的转移,可以了解公有链所独有的资产管理机制(公钥+私钥)。因此,向用户提供足够多类型的钱包,提供更加易用的钱包是推动公有链最基础应用的有效途径。根据对评估对象的统计,平均每条公有链通过主页提供的钱包数量为约10个,钱包的整体易用性水平为3.7(总分为5分)。
创新力:绝大多数公有链代码
全年更新千次以上
赛迪2018年度公有链创新力十强榜单显示,除去以太坊全年代码提交959次,其余9家公有链代码均在1000次以上,如比特币为1759次、EOS达4821次。
赛迪区块链表示,创新力主要考察公有链的持续创新情况,包括开发人员规模、代码更新情况和代码影响力,创新力分项指数占技术评估总指数的15%。
据了解,比特币的代码更新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平均每天有4.8个新的提交。赛迪区块链表示,代码更新方面,基于开源的基本模式,公有链的代码也在按照开源的基本规则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作为最早的公有链项目,比特币的代码更新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一年来核心库代码更新提交量达到1759次,平均每天有4.8个新的提交。根据对评估对象的统计,平均每条公有链近一年来的代码更新提交值为1387次,近半年来代码更新提交值为589次。2018年12月份数据显示,平均每条链核心库代码提交量为63.9,代码增加量为9911,代码删减量为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