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要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上海金融学院浦东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本华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规划纲要》中非常重视金融,不仅提出要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而且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中都对发展金融业予以高度重视。
“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因此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金融产业发展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肖本华认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在金融开放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就是在港澳与内地居民双向投资方面实现互利互通,包括深港通、债券通等在内的互通机制,促使港澳与内地金融产品实现跨境交易,这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迈出的又一步。
在谈及当前阻碍香港与内地扩大跨境投资的因素时,肖本华表示,目前香港与内地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的障碍主要还是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程度存在差异,内地还主要是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进行有管理的开放,此外法律制度、会计制度的差异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今后的关键是要减少这些制度差异,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先行先试。
刘向东表示,目前来看,港澳与内地市场实现金融产品跨境交易的阻碍既有制度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对于制度层面的包括资本账户开放问题都需要留待中央政府统筹考虑,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开放;而技术层面的问题,则需要利用新的技术和方式方法解决交易时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