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是沃伦·巴菲特的搭档。虽然芒格的名气要略低于巴菲特,但仍然是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投资大师,他对于投资和商业的理解,被公认极富前瞻预见水平。
戴维·克拉克在其所著的《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书中指出,芒格虽然没有在大学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但他注重终身学习。芒格和巴菲特都是出了名的阅读狂热者。巴菲特受惠于家庭支持,在很年轻时就通过投资获得可观财富,然而,年纪越大,巴菲特就越注重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主动走出自己在思维意识和知识架构上的舒适区。芒格也是如此,他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甚至被称为“长了两条腿的一本书”。
芒格在投资上的巨大成就,与其同时成为了投资复利者和“学习复利者”密切相关,而后者恰恰是其他许多投资者忽略的重要要素。书中指出,通过持续学习,芒格有效进行了思维训练,并且能够既谦虚而又带有批判性地对待专家观点。芒格说,“那些资历比你丰富的人可能会因为动机导致的偏见,或者其他类似的心理因素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有勇气去推翻他们的决定”,但同时,如果我们对投资领域的某些问题缺乏足够认识,相对最好的选择仍然是相信专家,而不是自我揣度。
本书从四个方面树立了芒格的投资思想。首先,芒格忠告投资者必须竭力走出误区,保持清醒、谨慎和冷静。芒格反对投资者随大流,他还反对预测或者根据所谓的内幕消息、小道消息争抢机会,而是集中注意力去关注那些优秀的行业和公司。作为“学习复利者”,芒格从金融史上汲取的最重要教训是,“渴望一夜暴富是相当危险的”,无论是抢先行动还是通过杠杆或债务行动,其目的都是赌博性的投机操作,因而都不可取。
如前述,巴菲特和芒格持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观念,这种情况下,他们遇到自己感到无法理解,明显与价值规律相悖的金融“创新”,就会保持足够的审慎。芒格本人也说,“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比成为聪明人更有用”。他和巴菲特从来就不是固步自封者,事实上,他们经常打破思想枷锁,比如在20世纪80年底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时,就意识到因为这类公司拥有优异的经济效益,因而其内在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其普通股就会像权益债券那样,票面利率不断增长。芒格希望投资者都要尽可能耐得住寂寞,要能够等到价格合适的长期投资标出现。
书中第二部分集中介绍芒格的投资理念,包括如何识别周期、如何看待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定价机制,在面临投资损失时要懂得“长痛不如短痛”而避免因沉没成本而丧失决断力,如何确定投资中的安全边际,如何构建优异的投资组合,怎样分析投资对象的市场规模和行业竞争形态等等。作者在每一则内文中都根据芒格的原话,进行了必要的背景介绍和分析阐释,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于芒格投资理念的了解。
书中第三、四部分分别是介绍芒格对经济基本面的思考,以及处世智慧。不同于许多投资机构和专家,芒格坚定的支持美联储等金融监管部门要根据金融市场规模、金融创新发展等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管强化。在芒格看来,因为美国金融监管部门事实上推行了对华尔街投行的风险兜底,对存在致命问题的投行出手相助,事实上引发了更多的风险操作,投行将无法戒除杠杆和投机。
芒格对于金融体系、金融周期的理解,也因“学习复利”而得到了深化。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他就意识到金融衍生品以及作为其支撑的量化模型,本质上是“聪明的人毫无例外地都因为过度自信而在职业领域遭遇过重创”。
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一个社会最应该带给年轻人的财富又是什么?芒格认为,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书中解释指出,“一条锁链的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最强的环节与最薄弱的环节相链接,那么无论最强的环节有多强,都于事无补”。芒格甚至认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机构并不是哈佛大学,而是诸如麦当劳那样的企业,通过大量雇佣年轻人工作,并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改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