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大赛”可休矣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曾令华 2019-04-15 11:18: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股市高歌猛进,各种“实盘大赛”又活跃起来。笔者认为这种比赛可缓行。

实盘比赛往往持续一年左右。为了造势,比赛还设置周冠军、月冠军、季度冠军。对于投资来说,短期业绩好的,长期未必好,甚至可以说,短期好的长期大概率不好。因为短期市场往往由事件、主题等驱动,而长期由企业业绩驱动。为了比赛夺冠,部分私募基金经理在投资上剑走偏锋,组合缺乏包容性。A股历史上,借道这种打擂方式上位的私募基金经理结局都不太好。自A股首次实盘大赛出现以来,实盘大赛创造的各种冠军已经不少,但这些冠军在市场中幸存下来的非常罕见。

实盘大赛中不少选手的业绩往往惊人,但是越反常的业绩,越是说明存在着幸存者偏差,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今年的行情下,一些实盘大赛的选手,已经取得几倍的收益。不过这并不能反映选手的投资水平。以十年收益为例,基金年化收益达30%非常罕见。基金年化收益达20%,至少可排进行业前百分之十。业内人都知道投资一年翻倍容易,五年翻倍难。短期业绩不应该作为关注焦点。此外,笔者认为投资者买私募基金也不应该过分关注过往业绩。

投资基金就是选一个财富管家。对于选择财富管家来说,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他过往的经历,听他过往的谈话都能反映其职业道德。甚至基金的费率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水准高的基金经理,费率涉及是有利于投资者的,而非一味只考虑基金经理利益。此外,基金经理所在私募公司的股权结构、投资经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很重要。投资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人是核心。好的制度激励充分,而又不鼓励过分冒险。此外基金经理投资方法的可持续性也是关注重点。基金经理说的和做的一致,方法稳定,方法进化中,基金经理的风格不漂移。

对于投资私募基金来说,拿得长比选得好更重要。实盘大赛把目光更多引向业绩,而且是短期业绩。“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基金都有波动的时候,冲着业绩去买,就容易追高,最终导致投资失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