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针对月中流动性压力,央行在重启逆回购操作之后,又重启了停摆3个月之久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以组合操作方式,填补税期等因素造成的流动性缺口。在市场人士看来,这基本等于宣告了短期内不会再降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后续央行可能继续以较大力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总体无忧,但4月降准可能性明显下降。随着信用扩张、经济走好,各方对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逐渐形成共识。
微妙的变化春节过后已开始出现。
春节之后,央行流动性投放规模和操作频率大幅下降。据统计,2月至今,央行总共只开展了690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2000亿元MLF操作,相比之下,1月份这两项数据分别是14800亿元和2575亿元。此外,1月份央行还通过降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多种方式投放了大量流动性。
因央行流动性投放减少,春节过后货币市场流动性波动性上升。2月末和3月中旬,资金面均出现了短时紧张,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先降后升。
分析人士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动态变化进行灵活调整。
PMI超预期、出口超预期、信贷和社会融资超预期、消费超预期、工业增加值超预期、GDP超预期……随着一季度及3月份主要经济金融数据公布,经济运行出现的积极变化为央行流动性操作的变化提供了理由,降准预期随之“退烧”。
值得注意的是,17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一度涨至3%,最终报2.98%,创下最近4年新高。当天,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则回落8个基点至2.79%,与DR001倒挂逾20个基点。
随着降准预期落空,流动性会否迎来持续收缩?目前看,这种可能性不大。货币条件或许不会进一步放松,但大幅收紧的可能性同样很小。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未见调整。
市场人士指出,央行搭配使用逆回购和MLF,平抑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隔夜利率大涨,说明当前市场上缺的主要是短期流动性,央行17日开展了1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短期流动性投放力度明显加大;另一方面,中长期回购利率相对平稳,流动性期限溢价不高,甚至出现利率倒挂,说明长期限流动性供给尚且充裕,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基本可满足机构对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
接下来,央行持续以较大力度开展逆回购操作应该没有悬念。分析人士称,预计未来两三个交易日央行逆回购交易量会比较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