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想把董明珠分成两个,一个是造空调的董明珠,一个是造车的董明珠,他们想要那个造空调的董明珠。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董明珠,是造芯片的董明珠。董明珠宣布研发芯片后,格力股价下跌,有一种玩笑般的解释是,董明珠宣布500亿元研发芯片是真投入,其他公司那是假投入。 董明珠胆子是比较大,以前说要做手机,还真的就做了,没人敢怀疑她的决心和行动力。
人们觉得董明珠做手机没有胜算,手机行业竞争比空调激烈多了,手机销售的逻辑和空调完全不一样。手机已变成了日常消费品,高迭代,快速更换;空调挂在墙上可以用好多年,自然是使用时间越长越好。董明珠说要造的手机,让消费者可以用很多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格力手机也没流行开来,消费者根本就不大想用一个手机好多年。但董明珠从来不会承认造手机是个糟糕的决定,或者造手机已经失败。作为一个企业家,就记者所知,她从没有公开认错,都是夸企业和夸自己,顺便抨击别人错了。就在媒体大写董明珠的造车梦已遇到难题、银隆遇到严重的资金问题、发展道路出错之后,也没见董明珠公开回应,这么尴尬的话题,她大概还不习惯面对吧。
回首2016年10月28日那个临时股东大会,中小股东和董明珠的想法分道扬镳,他们否决了董明珠造车的提议。这一幕现在被很多人重新提起。格力希望以作价130亿元收购银通投资集团等21名交易对方持有的银隆100%股权,中小投资者否决该交易,主要是因为增发价格太低,稀释了手中股票的价值。当然他们这个投票决定,的确避免了格力最近两年受到银隆拖累。
银隆是一个有些神奇的公司,此前一直默默无闻,众人听说这个名字主要是上市公司公告涉及,不断有上市公司公告参股收购银隆股权,其股权价格也不断增长,其奏响的最强音就是差点被格力收购。
银隆在2012年、2013年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后,适逢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大幅补贴,对新能源大巴车的补贴尤其高,格力欲收购银隆的2016年,是银隆利润的最高点, 2014-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4.16亿元、8.36亿元,申报的国家补贴金额分别为5550万、10.16亿元、21.35亿元。
所以,董明珠2016年看到的是最好的银隆,购销两旺,国家支持。被格力的中小股东否决之后,董明珠就矢志自己做银隆,要把这么好的技术发扬光大。她多次在公开场合称银隆是民族产业,几分钟就可以充满电,她投入巨资,从没有股权到最终成为第二大股东。目前董明珠在银隆持股17.46%,是第二大股东,慢慢地,银隆里来了一批格力的人,他们把控了财务和采购,外界知道这件事,多半是由于供应商被拖欠货款,无奈之下捅到了媒体,后来有媒体报道2017年11月,银隆公司创始人、原董事长魏银仓宣布辞职。格力的人接管了银隆,按照格力的风格来管理,格力对待上下游都很强势,但是新能源汽车是上下游都很强势,格力玩得并不转,加上新能源补贴放缓,银隆2017年净利润为2.68亿元,同比下降67.94%。
按说,快速发展又赚钱的公司,为什么千方百计要被人收购呢?所以当时至少有些东西是董明珠没看到的。新能源大巴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主要是电池,全国各地都是这技术。当地政府支持当地企业,银隆在珠海和石家庄发展好,是因为当地有收购,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银隆要接二连三地宣布在全国各地建产业园,每个产业园就锁定一个市场,这些宣布投资百亿元的产业园没有开业,也就花费不了投资,说明不了什么。但说明那时候银隆主要靠关系户赚钱,靠补贴赚钱,偏偏董明珠最为自豪的电池,因为续航路程短的原因,司机不爱用,这肯定会影响到市场销路。关于电池技术路线之争是个大话题,众人皆知钛酸锂电池虽有充电快的优点,储电密度小但未来会有改进,现在看来还是太过乐观了。广东证监局披露信息银隆IPO停止,银隆的确遇到很大问题。
人们不喜欢董明珠分心,喜欢董明珠一直专业化下去,其实董明珠早就分心了,做小家电,做手机。她试图在空调遇到天花板之后让格力持续牛下去,造车本来也是这个计划的一环,她现在又要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骨子里,不管做什么,她还是《棋行天下》那个董明珠,愿意出风头,以实现公司和个人价值最大化。
就是造空调的董明珠,也可以细分成两个,一个是在媒体前频频亮相,频现惊人之语的董明珠,另一个是管理格力熟稔老练的董明珠,他们想要后一个董明珠。但是这样一个董明珠不可能剥离出来,投资者必须要接受一个全部的董明珠,需要她惊人的战斗力,就要允许她不时地跳脱出去,就当是试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