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一段时间后,新基金的批文再次下发。周末,监管机构披露,蜂巢基金获证监会核准成立,业内第133家公募资管机构诞生。
根据相关公告,蜂巢基金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若干名自然人发起设立。唐煌及廖新昌分别持股60.4%和20%,分列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此外,蜂巢基金股东还包括横琴懿天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横琴懿辰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横琴懿嘉资本管理企业(有限合伙)等3个员工持股平台,每个员工持股平台占公司股本均为4.9%。
相关媒体报道还显示,唐煌将出任蜂巢基金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王志伟任总经理,杨铁军任督察长。唐煌与时任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唐煌重名,廖新昌与广发银行资产管理部一名副总经理重名,而王志伟则与广发基金前任董事长重名。
在基金行业内,自然人成为股东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由具备银行系工作背景的自然人来充当基金公司的重要股东还是很罕见的。这是第133家公募机构的亮点。
什么样的人或机构更适合担任资管机构的股东,这是基金业历久弥新的话题。
最开始时,国有证券机构和信托机构是业内第一批基金公司的主要股东。从公司背景、人才储备、业务能力等方面,上述机构发起成立基金公司的优势都很明显,当然挑战也同样明显。
此后,股东群体进一步扩大,先是出现了证券机构领衔、实业公司参股的主+辅模式,后来又引入了外资金融机构作为公司重要股东。然后,又有了银行控股的基金公司,有了保险资管机构领衔发起的基金公司,直到有了自然人发起的公司,有了员工持股平台可以入股等。
每一个新群体的加入,都意味着基金公司的创新走出重要一步。同时,也意味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业务发展面临一次新的挑战。如何平衡是行业稳步发展的关键。
比如,早年间,首批基金公司曾经在一个阶段内深受股东投资业务的影响,无论是持股的重合状况还是投资的风格,乃至交易的思路和手法都是如此。好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行业规范,在监管层、投资人、媒体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股东在基金公司投资业务上的影响力逐步淡化了。这样的结果无疑是较为理想的。
再比如,首批合资基金身上的经营文化冲突,首批银行系基金身上深刻的银行业务烙印等。每一次基金股东类型的突破都是一次考验,也是行业进步的一次契机。
最新的公募机构会否给行业带来新的内容,值得观察,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