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上海最新制定的《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相关情况。《意见》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跻身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行列;到2035年,达到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发展领域、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四个方面共30条构成(简称“体育产业30条”)。
陈群表示,当前上海体育产业发展呈现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盈利水平不断提升、体育消费等级快速提升等特点。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上海全市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达到1266.9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1%。去年上海市主营从事体育类经济活动的单位数量达到11489个,同比增加28.9%,一系列较大规模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体育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为进一步落实好“体育产业30条”,上海将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能级。一方面,要丰富健身休闲服务项目,支持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健身休闲设施供给,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中远期规划,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计划,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此外,还要优化健身休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一批健身休闲集聚区和以健身休闲服务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根据《意见》,上海将努力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两改工程,推广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构建体育传媒服务新格局,打造1家至2家国际性的体育传媒公司,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体育新媒体平台。推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加强体育装备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成果服务应用于体育领域。
尽管上海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仍处于培育阶段,为此,《意见》提出财政资金引导、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扶持、保障产业用地供给、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五方面的政策,其中主要亮点在于:体育产业项目使用工业、研发用地可以“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供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推动银企合作,支持建立体育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设施责任、运动人身意外伤害等体育保险;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