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宇:医疗领域,引进和创新互促共进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全球领先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望治愈癌症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获得美国FDA许可的印度药厂Gland Pharma……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复星医药首次将其在大健康领域的“生态圈”布局,全面展示在公众面前。

作为本土医疗领域的代表企业,过去几年,复星医药在全球不断“扫货”,并将诸多具备高科技含量的药品及器械等引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这家本土药企也在自主研发的赛道上奔跑。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健康领域的布局目前还是应该引入和自主研发并举。”进博会期间,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目前,政策正在驱动中国市场医疗领域的创新。未来,世界医疗领域最大的两个市场会是中国和美国。

政策驱动创新加速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政策积极鼓励医疗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发展。

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围绕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组织实施等六大主题发布了36条意见。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地均在深化落实这一意见。11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32条具体举措,力争建设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

与此同时,更多临床疗效显著的创新药物也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对于整个医药、医疗行业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举措。

“医疗行业有它的特殊性,很多产品都需要经历审批的过程。以往因为审批注册法规的原因,最新技术来到中国较慢。此外,医保政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使得最新产品到了中国市场后,不能及时纳入医保体系。2018年以来,国家政策鼓励加快全球医疗领域新科技、新产品引进的落地。”陈启宇表示。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速药品的审批,通过谈判将创新药降价并纳入医保,且新一版的药品目录更是把价格高昂的单抗药物纳入,在于医疗领域具备多年实战经验的陈启宇看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陈启宇告诉记者,在一系列有利政策支持下,复星在医疗器械、药品、创新疗法等各方面都会加速。

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

纵向比较,尽管中国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和全球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不小。如何平衡引入药品、器械以及高新技术和自主培育产品,成为众多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比较好的选择应该是并举。比如,从全球来看,在医疗科技上投入较大的,一家公司,其研发投入就可能高达100多亿元,而我们整个行业能有多大投入?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在创新药物、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领域,我们同样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追赶。医疗创新是一个相对的长周期创新,很多技术、产品的创新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等这些产品出来时,行业可能进入了下一阶段。”显然,陈启宇有着独特的思考。

基于此,陈启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对于未来两三年就有可能进入市场、而本土企业依赖自主研发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的产品和技术,则要采取引进来的方式。“我们今天的创新研发,还是要瞄准一些更长周期的项目”。

陈启宇表示,如果企业不做引进、只靠自己研发,由于能力和财力所限,许多企业的创新研发未必能跟上最新形势,反而容易导致其创新产品的话语权更低。所以,即便创新技术是海外的,但企业引进来后,在中国市场还是能把握一定的话语权,这也很重要。他举例说,在一些类似手术机器人这样的高技术产品方面,如果海外市场已有最新成果,且企业自主研发门槛较高,“那我们不妨采取与全球领先公司合作的方式”。

成本优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

有政策驱动、市场潜力巨大,具备研发优势的跨国医药、医疗企业正在加紧布局中国市场。

进博会期间,包括诺和诺德、阿斯利康、赛默飞等在内的海外企业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积极将创新产品引入。

这对本土企业来说,会否带来挑战?

对此,陈启宇认为,有外资进入后的竞争,才能培育出更优良的创新环境。他同时强调,中国的创新药企有跨国公司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人员的成本投入上,我们每做一个创新药的整体投入都比跨国药企要低”。

在陈启宇看来,尽管当下中国的许多药企在规模上比不过跨国巨头,但在未来,他们的创新能力规模化成本优势会体现出来。

“我相信未来全球医疗行业最大的价值投资一定是在中国和美国。”陈启宇表示,“很多未来前景巨大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它们以超越我们想象的速度在成型、成熟。基因科技、免疫治疗、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智能科技、生物科技、医疗技术结合领域,都是复星眼中未来的机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