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不放松是近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的政策基调。
五一以来,住建部相继约谈12个城市的政府负责人,再次表态,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而这12个城市中,西安和成都是实施新建商品住宅公证摇号的城市。
在这些城市的相关摇号过程中,“5000人抢700套”“中签率4%”“89岁奶奶摇号买房”等噱头不断见诸媒体。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最多提及的词语是“公平”。无论是炒房客、刚需人群、房企人士,还是设计摇号方案的公证人员。
购房者眼中的公平,大抵是“我服从摇号制度安排,但摇号过程怎么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是公平的?”“我是刚需人群,怎么确保我能够获得较高中签率?”“我摇了8次号,都没摇中,但有刚需,怎么办?”
房企眼中的公平,则更为专业复杂。比如“哪个楼盘可以摇号?”“预售价格和土地出让价格之间怎么平衡?”“可不可以适当提高预售价格?”“预售证管理究竟有何标准?”
监管人员眼中的公平则是“怎么确保发现摇号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大数据管理,加强督查措施。”
就楼市摇号制度本身而言,是一个以行政手段降温楼市的措施,其制度设计、执行和善后,均需要相关部门有效监督、介入,才能确保摇号制度的公平性。
更难的公平则体现在价格。
有的摇号楼盘,因为在土地出让或者预售证发放时,就给出了楼盘销售的限价,导致一些楼盘价格比周边区域均价低,形成较大价格倒挂,导致购房者认为有利可图,蜂拥而至,趋之若鹜。
有受访者坦言,部分楼盘出现的价格倒挂反映出对价格趋势不敏感,应该加强对房价的跟踪和管理。
可以说,楼盘摇号对本轮楼市调控来说是较新事物。就执行的城市而言,只在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长沙、武汉等7个城市。
未来,该制度是否在全国范围铺开有待检验,但对于一种制度来说,围绕着公平进行的探索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