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方特重启冲击A股 “熊出没”母公司欲跨越新三板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州婷 2018-06-0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摘要] 据悉,当华强方特宣布二次启动IPO进程后,公司股价应声大涨,短短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近二成,截至发稿日,公司每股价格达到14.48元,总市值为141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 王州婷 发自广州

正当A股大开“独角兽”企业IPO闸门之时,“熊出没”也紧跟而来。

5月28日,国内主题公园龙头企业华强方特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报送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目前正在接受招商证券(06099)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辅导期自5月29日开始。

据公告显示,未来华强方特一旦向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且上市的申请材料并获受理,公司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申请暂停交易。而至于具体的时间进程,华强方特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难以预计辅导时间,将会按照监管要求去推进,有需要披露的节点或进程,会以公告发布为准”。

这意味着,挂牌新三板“蛰伏”两年半之后,华强方特终于向A股发起了再次冲击,而如若转板成功,国内A股主题公园板块将迎来继大连圣亚、宋城演艺以及华侨城A后的第三家主板上市的同类公司,而这个被誉为最接近迪士尼模式的主题公园企业也将完成其长达六年的宏愿。

不过,在国内加强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主题公园原创文化IP待培育以及华强方特诸如“政府补贴占比过高”等诟病影响之下,华强方特此次IPO能否得偿所愿仍待后续观察。

遇上“独角兽”IPO风口

从行业形势来看,华强方特转板正踩在国内及港股加强对“独角兽”企业吸纳的节点上。据悉,长久以来,由于盈利及VIE架构问题与主板IPO制度不符,国内BATJ类科技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大多选择港股 、美股等市场上市,这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是一大损失。

2018年开年至今,伴随着港股推进“同股同权”的上市改革措施,国内监管层也不断表态支持“独角兽”登陆A股市场,强化对新兴行业企业的资本市场服务,面对A股及港股持续增强的吸引力,独角兽企业纷纷出走新三板。

华强方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事实上,早在2012年,华强方特就已经开启了IPO计划,但因遭遇漫长的IPO停摆期选择了主动终止,并于2015年12月28日转战新三板。时至今日,华强方特凭借多元业务模式,不仅成为新三板中的明星企业,并且在全球主题公园的比拼中,2017年蝉联第五名。

从业绩来看,华强方特近三年的营收能力也逐渐增强。按照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华强方特在2015–2017年期间,营业收入分别为28亿元、33.5亿元和38.62亿元;净利润则分别高达6.63亿元、7.08亿元和7.47亿元。与华侨城A有不小的一段差距,但已经超过了同为A股上市的宋城演艺及大连圣亚,后两者2017年的营收分别为30.24亿元和3.45亿元。

不过,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与其说华强方特的转板受益于国内独角兽企业IPO风口,更多的还是因为在国内文旅产业兴起之下,华强方特的优势逐渐得以显现,其规模和实力都达到了这个节点。

无论是何种因素,资本市场显然已经给出了支持的表态。据悉,当华强方特宣布二次启动IPO进程后,公司股价应声大涨,短短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近二成,截至发稿日,公司每股价格达到14.48元,总市值为141亿元。

“比肩迪士尼”

华强方特成长的6年,实际上也是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强势发展的时期,而中国主题公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培育出了诸如华侨城、长隆集团等行业龙头。在日前发布的《2017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华侨城、华强方特和长隆集团包揽全球主题公园的第四五六名,且三家企业增速均在10%以上。

虽然包括国内在内的亚洲地区主题公园平均增幅不断攀升,但该报告指出,国外主题公园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中门票占比30%,购物占比30%,衍生品等其他占比40%以上。相比而言,国内大量的主题公园目前主要还是依赖门票经济,文化创新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事实上,原创文化IP及成熟完善产业链的缺乏,一直是国内主题公园面临的行业通病。相比之前华侨城A凭借“地产+旅游”的路径突围而出,华强方特则抛弃了大多数国内主题公园以房地产为主要盈利点的传统模式,模仿全球主题乐园霸主迪士尼,围绕着自己的IP、影视、电影、动漫角色打造主题公园,迎合当下中国市场努力本土化的尝试。

在宋丁看来,“要说国内哪个主题乐园更像、更接近迪士尼,无疑就是华强方特了,虽然其品牌的知名度及盈利能力还稍欠一筹”。据了解,华强方特通过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形成了以创意设计为龙头,以特种电影、动漫产品、主题演艺、影视出品、文化衍生品、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为主要内容和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

其中,由华强方特制作打造的超级动画IP“熊出没”是当前国内衍生品产业开发最好的品牌之一。据负责“熊出没”衍生品全线开发的华强方特高级副总裁尚琳琳此前告诉媒体,早在2014年,熊出没衍生品的年产值就已经超20亿元,而这个数字还在已经被刷新至突破25亿元。

从华强方特2017年也营收业务构成来看,公司实现的38.63亿元营收中,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业务包括主题公园运营、创意设计、主题公园建设,三大细分业务的总收入占比分别为54.7%、18.0%和1.2%;而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业务,包括特种电影、数字动漫、文化衍生品,三大细分业务的总收入占比分别为17.4%、5.6%和3%。

相比之,大多数的主题公园都有严重的门票收入依赖症,据执惠统计显示,大连圣亚2017年的门票销售收入占据总营收的87.34%,港股上市的海昌海洋公园(02255)2017年门票销售收入占比为70.4%,宋城演艺占比则也有近50%。

“国内主题公园运营向来忽略原创IP的塑造,但在2012年就创作出了‘熊出没’的华强方特具有起步优势,在国内推动文旅产业整体发展的情况下,其更容易收到资本的青睐。”宋丁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政府补贴占比过高”问题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对标“迪士尼模式”上赢在了起点,华强方特要成功实现IPO,仍然面对此前频频被诟病的“政府补贴占比过高”的问题。

华强方特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与公司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3.2亿元,约占华强方特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3%。同时,从会计政策变更前的数据来看,2014–2016年华强方特分别获得政府补助3.37亿元、2.47亿元、3.53亿元,占净利润比例为47.39%、37.79%、49.7%。

在外界看来,几近一半的盈利占比让华强方特的盈利能力有待考验。对此,上述的华强方特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士解释表示,来自政府的营收是公司在早期自投建设乐园中,政府对于公司代为进行的“三通一平”等基建工程给予的回报,这笔回报通过递延体现在财报中,“公司未来通过合作模式来进行乐园开发,这一营收来源也就不会存在了”。

可见,由于主题乐园向来占地面积大,前期投资多,回收周期长,政企合作的开发亦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在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除了明确限制和规模主题公园与房地产的开发模式之外,还要求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妥把握主题公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节奏。

这一要求很大程度上对目前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作出了更改,但不管是切断了地产对于主题公园的盈利“输血”,还是影响了政府在主题公园的开发投资力度,包括华强方特在内的主题公园企业都将面临盈利能力的考验。

不过宋丁也指出,上述政策是对国内主题公园开发整个产业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规划,只要做好政策的衔接,提交相关的资料,“政府补贴占比过高不会影响华强方特的转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宋城演艺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