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募资难仍将持续走出困境须靠自身业绩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张国锋 2019-06-03 14:29: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从2017年年底开始蔓延的“募资难”寒潮至今未退。根据投中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共计110只基金进入募资阶段,同比下降53.39%;目标募资规模达359亿美元,同比骤降86.78%,颓势延续。

与此同时,募资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明显。2019年第一季度,VC/PE募资完成基金尽管数量上有所下降,但是资金总规模达到295.28亿美元,同比上涨16.6%,其背后原因正是部分头部机构完成了大额基金的募集工作。

募资究竟难不难?行业整体的募资困境该如何突破?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多位业内知名投资专家认为,募资难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头部机构而言,尽管会受到一些挑战,但总体境遇仍然向好。要走出募资困境,最关键是要做好自身业绩。

行业募资难度正提高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管理人1.45万家,管理规模9.28万亿元。尽管行业不复前几年高速增长的状态,但就当前的管理人数量来看,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太多了”。

因此,在行业刚开始进入洗牌期的当前,募资便是卡在许多机构面前的第一道生死关卡。四源合投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周竹平认为,募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发展至今,高科技仍没有真正走入制造业,全球经济都面临转型升级,事实上市场并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市场信心。从当前来看,要恢复市场信心、找到转型升级的道路,也就是要破除融资难的状况,还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上,资产端仍在不断融资,我们也收到大量GP(普通合伙人)的融资需求。”盛景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刘昊飞表示,对于母基金管理人而言,当前让最终出资人得到收益的障碍仍在不断出现,包括减持新规、税务安排、宏观形势和政策变化等,都影响了GP的融资进度。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内创投行业的LP(有限合伙人)结构中,仍以金融机构、企业、高净值个人等短期资金为主,其中后两者占比超过50%,而行业期盼的险资、社保、养老基金等中长期资本仍十分稀罕。在毅达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应文禄看来,如果创投行业长期依靠短期资金来维持行业运作,未来要支持中国科技进步更大规模发展,有非常大的难度。

这些短期资金,在丹霞众投邦母基金董事长朱鹏炜眼里,属于心态不够成熟、对时间周期比较着急的资金类型。事实上,在当前国内创投行业整体转向扶持硬科技的情况下,企业要做硬科技的研究需要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更加需要考验LP和GP的耐心。但是如果LP与GP、企业之间的时间周期无法匹配,恐怕募资困境会一直持续。

从科创角度来看,武汉科投董事长、总经理沈晓健也表达了类似想法。他强调,即便政策、市场容量和消费升级等需求的存在,都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有着巨大利好,但是当前行业内有创新性和耐心的资本数量并不够,这就需要行业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如何把活水引入股权投资领域。

此外,随着行业发展,LP的专业度提高,也让部分过去“浑水摸鱼”的创投机构失去了他们的青睐。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丁岩松直言,现在LP都采用投资人的眼光来看待项目,GP们面对的都是机构型尽调,除了看管理层、管理结构、投资策略外,LP们还会看GP的运营、数据处理、跟投资人的关系、投资的二手份额等问题。

如何破除募资困境

在如何破除当前募资困境的话题上,上述投资专家提出了一致的观点:放缓节奏、提高投资者教育、做好自身业绩。

周竹平建议,对于从业者自身来说,首先要改变自己,放缓节奏、将事情做得更精细和稳妥,把投资业务做扎实、做合规,才有可能培育出自己的市场。一旦市场成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市场环境也会随之改善。

丁岩松也认为,过去5年,国内创投行业发展速度惊人,而目前的状况,则需要GP和LP都缓一缓,去思考真正靠谱的事情和需要坚守的流程。“通过时间,行业需要把过去快速奔跑过程中忽视的问题慢慢解决,引导市场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从战术层面,丁岩松强调,GP要把自己的能力做到极致,去满足LP的需求。比如有些地方政府LP,对招商引资需求比较大,那么GP的项目落地和项目执行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做好内功,从战术层面解决募资难的问题。

应文禄也表示,要走出募资困境,对于GP来说,第一位的就是把业绩做上去。他指出,行业内的LP超过50%都是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客户,他们对行业的需求是比较高的,不会把梦想、情怀摆在第一位。把业绩做出来,才能证明自己是一家好的机构。如果没有业绩、没有经历过产业周期、没有清算过基金,新老LP都会对你产生怀疑。

此外,应文禄还透露,证监会、中基协都在做白名单机制,挑选一些好的机构进入这个名单。入选白名单有三个维度,分别是业绩、合伙人的稳定性和合规性,以后中长期资本可能会优先在当中挑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