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资管行业规则标准的基本统一目前正在实现,但不能忽视的是,个别资管产品不做具体风险分析和管理,而是基于‘同业信仰’、‘牌照信仰’,盲目投向高风险资产。要重视金融市场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防控风险,不能用名股实债、抽屉协议、风险外包的‘懒’办法,而要求真务实,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判断,按照风险实质进行风险定价。资管行业不做风险的传递者和放大器。”在7月20日举办的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局长陶玲表示。
她表示,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资管各行业细则密集推出,到各类机构一步步整改转型,再到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发展路径,整个行业正在艰苦的努力中回归本源。今年以来,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监管制度体系正在全面形成。资管业务综合统计体系也已建立。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产品余额近80万亿元。通道类产品大幅收缩,杠杆率保持稳定。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明显下降,以钱炒钱、资金空转的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产品净值化程度提升,期限错配有所降低。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挑战依然严峻,资产管理行业的整改仍在路上,陶玲表示,行业存在多个“难点”。
首先是存量资产处置难。对于2020年底过渡期结束时未到期资产,可通过协商提前收回、表外回表、非标转标等方式实现。但这些资产由于期限长、收益低,难以通过新产品承接,也难以回表。其次是,新产品发行难。过渡期内新老产品共存,公众投资者普遍偏好期限短、收益稳定的老产品,对长期限、净值型的新产品接受度不高。此外,过去银行理财资金也主要投资债权类资产,一些股权投资实际上是“名股实债”,股权融资供需缺口仍然很大。
陶玲强调,金融业的初心和使命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也应当作为引领资管行业的根本宗旨。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资管行业的发展定位,从融资端讲,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从投资端讲,要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要改变过去大量的类信贷、刚性兑付的业务模式,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投资,降低杠杆水平和债务风险。
二是坚持稳健的经营观,避免监管套利,以追求质量代替追求速度,保有匠心和耐心,做应该做、能做好的事。
三是坚持真实的风险管理。部分资管产品管理人不履职尽责去了解客户和资产,而是以收益高低决定是否投资,一旦出现风险又非理性地停止所有业务,增加了自身和市场的脆弱性。对此,要吸取教训,要重视金融市场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防控风险,不能用名股实债、抽屉协议、风险外包的“懒”办法,而要求真务实,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判断,按照风险实质进行风险定价。资管行业不做风险的传递者和放大器,要成为金融市场的“正能量”。
四是坚持审慎包容监管。与全社会丰富的投融资需求相比,资管行业仍是一个供给不多元充分的行业,理财子公司等新型理财机构的出现,机遇和挑战皆是前所未有。金融管理部门将坚持审慎性,坚守风险底线。同时,也将保持必要的包容性,尊重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持续优化监管规则和监管方式,加强监管协调,稳定市场预期。
五是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繁荣。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有丰富的投资者结构。从实践看,外资资管机构往往管理规范,资产持有平均周期长,客户服务理念也比较先进。引入外资资管机构,既可以为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产品供给,也可以增加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行为的理性。国内各类资管机构,也能够对标国际水平,取长补短,提升管理能力,促进业务升级。为此,要推进资管行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资本市场改革。金融管理部门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开放条件下的经济金融管理和防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