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物价数据即将公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预计在2.8%左右。从综合影响CPI运行多个因素看,物价上涨压力总体可控,全年CPI涨幅可控制在3%以内。
猪肉、鲜菜价格上涨是CPI涨幅连续上行的主要因素。从商务部公布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看,7月前三周,除水果价格小幅回落,猪肉和鲜菜价格维持上涨,非食品价格方面变化不大。结合CPI环比历史季节性表现,机构普遍预计,7月CPI环比上涨0.4%左右,同比上涨2.8%左右。
综合多重因素来看,物价整体上涨压力可控,CPI增速中枢将下移。首先,食品价格方面,随着猪肉、蔬菜、水果等供应增加,食品价格涨幅将回落。一是猪肉价格将保持平稳。目前多个省份已出台相关政策或召开会议,强调发展生猪生产,保证猪肉供给,缓解市场价格波动。生猪养殖企业正积极补栏,市场供应充足会减缓价格涨势。此外,各地猪肉收储在加快开展,猪肉进口在增加,叠加牛羊肉、鸡肉等替代品供应丰富,猪肉价格上涨将放缓。二是蔬菜、水果价格将进一步回落。前期水果、蔬菜价格上涨主要与天气因素有关。随着天气因素影响逐渐弱化,水果、蔬菜供应量将增加,涨势难以为继。
其次,非食品价格方面,非食品类CPI同比增速可能延续上半年小幅回落态势。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小。服务类价格涨幅收窄将拉动CPI下行。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三大服务类价格同比涨幅将持续收窄。
再者,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向CPI传导压力明显减轻。PPI已连续三个月下行,有机构预计,7月PPI可能同比下降0.2%左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不再依靠粗放式投资拉动,投资增速将继续在低位徘徊。消费需求稳中趋缓,消费品价格上涨缺乏动力。
另外,货币流动性抬升物价的可能性低。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流动性抬升物价的可能性低。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宏观政策重要着力点。相关部门已多次强调将继续加强市场监测,保障水果、蔬菜、肉蛋产品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由此预计,全年CPI涨幅保持在3%以内概率较大,不会带来通胀压力,而这也为宏观政策调控留足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