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摆脱增长困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常龙川 2019-08-17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最近十年来,也就是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态势明显放缓,许多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难以从既有困境中走出。美国、英国、法国等债务负担持续加重,据估算,全球公共债务已经超过70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全球GDP(60万亿美元)。债务激增使得融资压力变大,一些国家被迫选择财政紧缩甚至走向彻底恶化,这必然只能导致经济紧缩。

世界人口增长呈现不均衡态势,工业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滑入有可能导致负增长的危险地步。为保持经济活力,各国继续加速推进城市化,通过聚集人口来推动发展和创新,提高商品和服务供给的效率、效益。但在人口老龄化、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化不可避免地使得部分乡村地区陷入更为突出的空心化甚至无人化状态。同时,虽然高水平的城市化可以聚集人口,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全球增长面临水资源、化石能源等资源的供给压力。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拉大,穷人面临机会被剥夺甚至失去发展、奋斗的信心,这些必然会造成潜在的社会和政治不安定,对于长期经济增长也相当不利。

《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世界银行与高盛集团前高级经济顾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丹比萨·莫约在其所著的《增长危机》一书中指出,全球经济的增长分布不均且后继乏力,引发了逆向全球化、保护主义浪潮以及许多国家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本书作者强调,实现增长是满足人类需求和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当经济增长强劲的时候,会形成一个经济机遇增多、经济向上流动、生活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比如,不同国家在增长背景下,政府财力更强,更可能解决教育、医疗方面的短板,能够更有效修补市场运行带来的缺陷,也能较好地完善实体基础设施。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经济增长带动公共产品供给,而这会催化私人投资和创新,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反之,如果无法长期实现稳定、较快增长,将降低政府解决收入不平等、社会流动减小、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增多等问题的能力,传递出更大的社会压力。

《增长危机》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出现的逆向全球化、保护主义浪潮,指出当发达国家走上保护主义政策的道路时,将导致更大的孤立主义,使得其他国家陆续卷入其中,出现孤立主义政策竞赛,最终危及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社会领域的全球协作。本书作者坦承,既有的经济全球化秩序,并不总是公平有效,因为鼓励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快速流动,会造成主要要素资源流出地面临增长困境,让劳工阶层成为受害者,但修正完善全球化不能以开倒车的方式体现。书中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围绕农业的保护主义,不但使得发达国家与贸易伙伴的关系变得紧张,还对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逆向全球化、保护主义浪潮不仅阻碍了全球贸易,而且让资本流动受限,使得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减少。但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外来资本的吸引力也在削弱。本书作者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造就一个“明显更加孤立的世界”,表现为更高的贸易壁垒和更严格的资本回调限制,这将迫使目前采用全球运营模式的许多企业改变集资、运营、服务方式;保护主义潮流将导致长期通胀,并影响各国本土行业企业的运作方式,增加成本压力;逆向全球化将推动或迫使各国扶持本土的领军企业,使之享有监管保护、减税和补贴福利。

在当前的逆向全球化、保护主义浪潮背景下,如何确保本国经济保持增长,解决现今突出存在的问题,摆脱增长危机?这本书给出的第一项建议就是,要重建、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建设、当市场失灵时作为最后的融资机构介入、执行和规范法律的能力,使得本国(本地区)继续保持对于外来资源的吸引力和可信度,为本土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第二,要确保政策规划的长期化,让政策规划部门摆脱短期主义,不应追求短期民粹或政绩目标而采取有害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只有保持本国经济的健康活力,确保政府运行高效有序,才能很好地化解逆向全球化等因素带来的外部冲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