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额退保为幌子 保险圈惊现恶意投诉产业链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韩宋辉 2019-08-19 15:49: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熟悉保险的人应该知道,保险产品设有10天至15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可拿回全部保费。一旦过了犹豫期再退保,消费者就要承担部分损失。

但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一些社会团体在网络上声称“犹豫期过后也能全额退保,不限险种,可以代办”。一时间,吸引了许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他们真有这么神通广大?这种操作是否合规?究竟是在维护还是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对此,上证报记者展开了历时1个月调查,一步步揭开这个“保险恶意投诉”产业链。

钓鱼取证 投诉施压

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全额退保”业务,实际上是通过“恶意投诉”倒逼保险公司进行非正常退保。发布这类帖子的社会团体部分已经公司化运营。

根据惯用的伎俩,他们总结出了“教你全额拿回保费”五大步骤。其中,“钓鱼取证、投诉施压”是关键。

“我们会准备好话术交给客户。客户在像日常聊天一样自然地沟通中,就能钓取到有用的‘证据’。”从事该业务的小王(化名)告诉记者,接着他们指导客户撰写投诉信,并邮寄给当地监管部门,然后跟保险公司软磨硬泡之后,就能拿回全部保费。如果没有成功,客户再向上一级监管单位提起“行政复议”。

小王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几乎所有保单都能实现全额退保,即使保单断缴或理赔过,也都不是问题。

“服务费+佣金” 两头得利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全额退保”业务并非首次出现在市场。但近段时间以来,因参与主体日渐增多而引发保险业关注。

从事该业务的刘某(化名)告诉记者,他专门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做这项业务。“我手下有十几个员工,我们还在全国招收学员,学费2.98万元/人,培训一两天就可以上手了。”

据业务员小王介绍,“恶意投诉”产业链的客源,其实主要来自圈内人。“一些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营销员是主要客户的介绍方。此外,某些电销、贷款和征信修复公司也给我们提供客户联系方式。”

这条产业链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先是向客户收取20%以上的退保服务费,紧接着可以继续向客户推销新保单,再赚取佣金。真可谓两头得利。

消费者成最终买单侠

记者还了解到,他们重点瞄准的对象是手头现金不足或对已购保险产品不满意的消费者。

其实,不用退保,这些诉求也能得到解决。比如,目前大部分人身险保单都可以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业务,而且利率不高,约在5%上下。

一位金融分析师表示,“全额退保”业务链条上的相关人员所获得的报酬,看似从保险公司退回金额中提取,实际上皆来自此前消费者所缴纳的保费,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损失了30%至50%的本金。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向保险公司发起类似退保需求的案件已达上万起。今年一季度,“涉嫌违法违规”的保险消费投诉多达444件,同比增长22.99%。某大型寿险公司当季度的相关投诉更是同比增长216%。

这类非正常退保需求,已经引起了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的注意。据了解,保险公司正通过加强同业交流摸底,积极跟监管部门沟通,加强内部合规培训等方式予以应对。一些地方银保监局也相继发公告提醒消费者,警惕相关诈骗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