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菱信基金龚丽丽:打造中国版“纳指100” 收获科技创新发展红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2019-08-19 14:50: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机构争相布局与之相关的投资机会。据了解,在指数基金领域深耕14年的申万菱信基金公司,所申报的申万菱信研发创新100ETF基金已经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将成为投资者布局科技创新主题的利器。近日,龚丽丽应邀向记者介绍了推出该基金的初衷、愿景,以及她多年来管理指数基金的思考和感悟。

做成大科技板块的代表性指数

据了解,申万菱信研发创新100ETF基金定位于科技蓝筹,由申万菱信和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

“我们在向指数公司提出创新100指数的研发需求时,首先树立了一个旗帜,希望打造中国版‘纳指100’。其定位非常明确,要做成‘大科技’板块的代表性指数。”龚丽丽开门见山地说道。

据龚丽丽介绍,中证研发创新100 指数基金的样本股,由沪深两市中信息技术、通信、航空航天与国防、医药、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科技相关行业中研发营收比例高、行业代表性高的100 只股票构成,反映了科技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股票在A 股市场的整体走势。“在设计之初,就以美国的纳斯达克100ETF为主要目标,集合长期受益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科技蓝筹股’”。

指数的编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立足于产业链发展线索,选择国家政策扶植和顺应产业发展逻辑的行业。产业发展逻辑主要从两条主线予以把握:一是已有科技创新引爆业绩增长的云计算、大数据等;二是新科技创新带来增量市场的创新药、机器人、精密仪器等。其次,引入“研发能力”指标进行筛选,科技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是创新能力,选择最近2年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大于5%的公司。最后,优选具有盈利能力的头部公司。龚丽丽解释道,大市值不代表真龙头,因为中小创往往估值较高,单纯通过市值指标评判是否为行业龙头,会出现估值陷阱。

从创新100指数的历史表现看,长期表现优于主流中小创代表指数。2014 年7 月至2019 年5 月31日,创新100指数相较于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超额收益分别为62.70% 和71.26%,且在大多数年度跑赢上述两个基准指数。

从两方面把握核心资产

谈起编制创新100指数的初衷,龚丽丽表示,当前投资者都在追逐核心资产,对于A股核心资产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把握:一是业绩表现较好的优质公司。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开始加速分化,类似沪深300价值指数所涵盖的标的,业绩表现较好、估值低、股息率高、符合核心资金偏好,是长期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好工具。二是以科技成长股为代表的“新核心资产”,这是科创板推出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在龚丽丽看来,科创板公司上市以来,受到投资者强力追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运作透明、风险分散、成本低廉的指数化工具参与科创板投资。从跟踪上看,ETF因为特殊的申赎制度,可以满仓操作,并且不会受到申购赎回对基金净值的冲击,理论上最贴合指数的走势,投资者可以借道指数基金,分享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机遇。

龚丽丽坦言,在市场情绪高涨时,想象空间大的科技创新板块备受追捧,当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后,股价会大幅下跌。但当牛市到来时,消费行业指数的表现就很普通。“科技板块一旦走出来,或会遥遥领先于大盘,会带来非常明显的超额收益,指数有望分享这种超额收益。”

编制指数必须基于逻辑

数学专业出身的龚丽丽,对数据有着独到的理解。在她看来,指数编制离不开科学严谨的历史回测数据,但数据都是有路径依赖的,不能单纯基于此去预测未来路径。在坚实的方法论前提下,从投资本质出发,抓住市场发展的长期主轴,过滤掉短期噪音,并根据市场提供的反馈也就是回测数据进行验证、调整,这样梳理成规则化的投资方法,才能经得起考验,形成相对科学且具有可投资性的产品工具。

龚丽丽认为,对指数不能求全责备,编制指数很难做到事事完美。“对于科创板而言,创新大于继承。不同产业周期对应不同的投资逻辑,很难找到‘普适性’的投资逻辑,需要在进化中修正,所以我们在最终确定指数时放弃了那些虽然数据回测时能够提供alpha,但逻辑性和稳定性较差的选股因子。”

多年管理指数基金,让龚丽丽对指数基金有着深入的思考。在她看来,指数投资就是一种方法论,作为投资者工具,指数基金非常简单、实用、便捷,但编制指数的过程却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有内在的逻辑贯穿始终。

龚丽丽总结道,指数编制始于逻辑、基于数据验证,最终归于逻辑。任何指数都基于资产定价理论,反映的是基金管理人对市场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指数框架是规则化的。“选择策略时必须基于数据的回测,而不是简单地看历史业绩,要找出长期且稳定有效的投资逻辑。”

以创新100指数为例,首先是寻找核心资产的逻辑,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尽可能规避短期影响,聚焦于具有长期确定性的标的。其次,要跟踪政策导向,把握科创板制度创新和资本市场结构重构所带来的机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