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以来金价大涨,成为最耀眼的投资品种之一。尤其是在“同门”的石油和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情况下,贵金属的光芒显得更加耀眼。
从基本面来看,金价高涨有些“无理”,毕竟在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中国,占据需求半壁江山的金饰已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滑。而在被誉为拥有“黄金之心”的世界第二大黄金消费国印度,随着本地金价创下纪录高位,打击重要节日季的零售销售,今年的黄金需求可能较上年下降10%至三年来最低水平。
既然拉动黄金增长的两大引擎都未发力,金价为何高涨?黄金的三位“朋友”在这轮上涨中出力良多。
对黄金最友好的举动来自美联储降息。今年5月初美联储还认为美国经济根基稳固,风险可控。但就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美国的货币政策机构就完成了一次“变脸”表演。
自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本轮加息以来,一共加息9次。在过去的5次加息周期里,平均每轮连续加息次数为11次,目前的加息进程还未达到平均数,就已经转为降息,这也印证了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但当降息通道打开时,本来持有成本较高的黄金将获得新动能。美联储虽然在努力地摆出独立性姿态,但在总统特朗普的压力下已节节败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降息“是为了保护经济免受疲软全球增长和贸易紧张关系带来的下行风险影响”,而对风险的渲染无疑增加了黄金的避险需求。
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调整给黄金打入“强心针”,而全球其他央行增加官方黄金储备则对金价起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大笔增持黄金储备的央行们也成了黄金的第二个朋友。不但中国央行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世界其他央行也都持续对黄金保持巨大热忱。
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黄金的净购买总量为374.1吨,同比增长57%,是自2010年全球央行成为黄金净买家以来的最高水平。鉴于2018年央行的黄金购买量为651.5吨,已经达到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更进一步夯实了央行对黄金的态度。
各国央行仍在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策略,调整资产结构。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在上世纪70年代瓦解,但被部分排除在货币体系之外的黄金仍尽职尽责地履行着“编外”货币的属性,必要时刻传统成为对冲风险的选择。
欧洲央行7月底表示,欧洲各国央行放弃签署20年的售金协议,称不打算大量出售黄金。之前的《央行黄金协议》是1999年签署的,目的是限制黄金销售,稳定黄金市场。该协议最初由15家央行签署,规定签署国每年可出售黄金的上限以稳定市场。在接下来的20年里,金价从每盎司不足300美元飙升至2011年的每盎司近2000美元高点,各国央行也从黄金净卖家变成黄金净买家。由于央行市场角色发生转变,当年的“售金协议”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黄金的第三个朋友则是负利率下的经济环境。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将政策利率调低至零以下,负利率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限制了投资者的资产类型选择空间,投资人因担忧货币干预或货币战,削弱人们对货币的信心。随着央行用尽对付通胀或通缩的政策工具,同时又试图刺激经济增长,市场震荡将加剧,这也提升了黄金需求。
由于负利率时代很难找到参照项,因此其对黄金市场的影响分析,其实都是建立在相近的低利率时代数据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抵御经济衰退,全球四大央行将利率调降至接近零的历史低点,从那时开始到美联储率先逐渐退出量化宽松为止,黄金的回报率是长期平均水平的2倍多。本来在避险方面,金边债券一直是黄金的竞争对手,但在负利率环境下,金边债券的收益率也被压低,相当部分甚至被压至负值。
目前全球收益率为负的政府债券规模已飙升至创纪录新高。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15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为负,占全球所有政府债券的比例高达25%。自2018年10月以来,这个数字几乎增长了两倍。长期来看,负利率政策将刺激黄金需求,负利率也会从根本上改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刺激投资者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加黄金需求。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黄金的这轮上涨让不少2013年前后杀入市场的“中国大妈”们终于解套。但经过今年一轮“策马狂奔”后,金价上涨步伐有所减缓,未来几个月黄金需求可能相对疲软,投机需求则将加剧黄金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