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公司及热点板块 半年报问询函揭示监管重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9-09-25 06:32: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半年报是检验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的“窗口”,尤其对ST公司,如果公司营收、净利润等关键数据不合理或者内控有纰漏,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投资者,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近期,半年报问询函密集发布,在监管部门的“问诊把脉”下,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异常表现也“由点及面”呈现出来。

“年报、半年报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极其重要的窗口,容不得半点掺假。”有资深市场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事后审核,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全方位审视,“一方面,确实存在问题的公司应积极整改;另一方面,面对问询、质疑能够给予充分说明且能解释得通的,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经得住考验’。”

统计显示,截至近日,沪深交易所已发出逾60份半年报问询函,其中9月份便有近50份。经对问询函梳理后发现,除普遍性的财务问题及资本运作中的疑点外,今年半年报问询环节还特别关注“T族”公司及今年较为热门的行业(如生猪养殖产业链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高风险企业一直是监管重点,集中问询也体现了监管层“强化企业风险管控”的态度,而对热点板块内企业的监管关注,也是为真实还原企业生产经营面貌,通过信息充分披露让投资者客观判断。

ST公司“问题多多”

半年报是检验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的“窗口”,尤其对ST公司,如果公司营收、净利润等关键数据不合理或者内控有纰漏,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投资者,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目前披露的半年报问询函中,便涉及*ST欧浦、*ST信威、*ST利源、ST辅仁等近10家ST公司。

2018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的*ST欧浦,其半年报依旧问题多多。在2018年亏损逾40亿元的基础上,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2亿元,净利润亏损7682万元。截至6月底,公司总资产6.83亿元,净资产-26.05亿元,已资不抵债。

*ST欧浦诸多问题此前已被监管部门悉数揪出:管理层舞弊、内部控制失效、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大量未决诉讼等。

而从本次半年报问询函的内容来看,监管部门主要是针对*ST欧浦此前对年报问询函的回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追问。深交所指出,公司暂无法确定2014年至2018年公司与相关客户或供应商的交易真实性与商业实质,要求公司就是否存在虚构收入和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或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等情形进一步核实后再行答复。

对*ST欧浦而言,市场比较关注的另一问题是:其实控人中基投资已申请破产清算,加之公司当前股价长期徘徊在1元附近,很有可能触发“面值退市”。显然,留给*ST欧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此外,因1700万元借款逾期未还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的*ST利源,其在业绩、治理、内控等方面也是问题缠身。从半年报问询函来看,监管机构从营收毛利率进一步下滑、是否虚增资产、银行账户冻结款披露不一致等多个角度对公司进行全面审核,显示出对此类高风险企业的高度关注。

焦点公司被重点关注

受行业波动和资金推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周期性行业容易遭到非理性炒作。因此,监管机构在相关问询中也会针对某些行业的特殊情况,要求公司披露更多行业有关的详细信息,让投资者更充分了解真实的经营状况。

比如,今年火热的生猪养殖产业链板块便受到监管部门的格外关注。浙江一生猪养殖企业就因半年报中存货账面余额以及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余额大幅下滑遭到交易所问询。

从回复来看,针对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下滑,该公司将原因主要归纳为受非洲猪瘟疫情下禁运措施的影响。公司称,禁运使得母猪场的投产和种猪更新计划不能按期进行,并对部分区域的家庭农场采取了提前出栏、清栏、暂停养殖等措施,导致肥猪存栏量相应减少。

除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异样也会被监管机构重点关注。报告期内,该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余额较期初出现下滑,处置金额同比大幅度增加。然而,针对这一现象,公司的解释与上述回复本质类似,即简单围绕禁运措施的影响展开。

有行业人士认为,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对行业内企业属于无差别影响,行业整体产能均呈现下行趋势。“但从半年报数据来看,部分头部养殖企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开始恢复。因此面对监管问询,企业应对产能恢复情况、未来出栏量情况详细披露,而非以偏概全。”

与之类似,被问询“常客”獐子岛也因生物资产问题遭到交易所问询。半年报显示,公司期末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余额为4.54亿元,且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此,监管机构要求公司补充说明未对上述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合理性。

此外,湖南某饲料养殖企业的半年报也被细究。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当期实现营收67.38亿元,同比下降1.94%;净利润3238万元,同比增长32.76%;扣非后净利润3263万元,同比增长129.15%。

异常的增长引起监管机构格外重视。查阅该公司近三年的财报,2016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119万元、-2.16亿元、-8.31亿元。基于此,问询函要求公司结合行业状况等细化指标,详细说明业绩异常情况的原因。

另据半年报披露,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比年初下降32.72%。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14、1.14、0.91、0.86,速动比率分别为1.08、0.98、0.72、0.6,现金比率分别为0.4、0.34、0.17、0.09,总体呈明显下滑趋势。对此,监管机构直言,公司是否存在资金紧缺的情形、偿债能力是否持续下降且有无应对措施。

并购、投资遭细致“盘问”

上市公司投资、并购标的业绩不理想也会引发监管部门的“拷问”,其中对商誉、无形资产减值计提以及后续减值风险更是问询关注的共性问题。

过快的扩张“一不留神”就会拖累公司业绩。2018年,某家居行业上市公司对外投资近30亿元,收购了多家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49.22%,财务费用大幅增长。对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商誉减值风险,并充分提示当前发展模式及其可持续性的风险。

同样身处家居行业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其收购业务也没有为公司带来应有的效益。公司于去年9月完成相关收购后,今年上半年整体运营效率比并购前的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基于此,该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如何改善运营效率,交易所对这些问题表示关注。而相关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以及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风险,以及无形资产的长期摊销可能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也成为问询函中的“必答题”。

此外,收购标的未达业绩承诺,则是一些上市公司并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据披露,上海某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于2017年7月的一次收购完成后,收购标的却在业绩承诺上“食言”了,2019年能否兑现业绩承诺还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同样,某上市房企也因收购标的未达到业绩承诺而受到交易所关注。2017年,该公司在完成一桩重组收购后,重组标的2017年和2018年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6.99%和106.79%。但是,2019年上半年,该标的资产业绩“变脸”亏损6637.48万元,并且上市公司对此次收购形成的4.65亿元商誉,未计提减值准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