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揽得广袤天空的通行证,扎根开拓辽阔市场的可能性,把“成于天空”的期许写入名字的天成自控,正将梦想打造为现实。
走进天成自控,宣传墙上记录着公司从仅几名员工的小工坊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从工程机械座椅领域跨入乘用车座椅市场的发展历程。一旁的工作人员表示说:“这个展厅马上就要翻新了。过去大家熟知的天成还是一家做土方机械或汽车座椅的企业。眼下,航空座椅已成为我们最下功夫且最具想象空间的业务板块。”
“接地气”的座椅如何“飞上天”?天成自控给出的答案是“师长技以自强”。2017年,公司大股东天成科投代为收购英国飞机座椅制造商Acro Aircraft Seating Limited(简称“Acro公司”)全部股权。去年7月,Acro公司整体注入上市公司,并于今年起逐步推进与天成自控旗下另一子公司上海天成航空的股权整合。
借梯登高,技术突围让公司“昂首向上”;整合资源,架构理顺为业务腾飞奠定基础。“未来,公司在航空座椅这一块还会有更大的业绩体现。”瞄准天空,天成自控董事长陈邦锐信心十足。
出海并购获资质
“做航空座椅,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取证’。”陈邦锐口中的“取证”,即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航空管理局EASA颁发的航空座椅生产制造资质证书,以及空客、波音等大型航司的资质认证。“类比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牌照,你要进入航空内饰这个领域,必须先拿到相应资格。”陈邦锐进一步解释道。
而“取证”难度之大,几近严苛。目前仅有极少数国家迈过了这道坎。全球三大飞机座椅制造商——法国Zodiac集团、美国BE和德国Recaro,垄断了近80%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是见不到身影的。”陈邦锐不无遗憾地表示。
“我们一开始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来实现突破,因此2012年就设立了上海天成航空。但后来发现这个行业门槛实在太高了,自己招聘人才,组织研发和设计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碰了壁的陈邦锐迅速转变思路,“当时我就想,不如收购一家欧美具备相关资质的航空座椅企业吧。”
机缘巧合之下,英国Acro公司进入了天成自控的视野。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飞机座椅制造商,时逢风投退出,急寻买家。同时,Acro公司手握的欧洲航空安全管理局(EASA)适航认证,及新西兰航空公司、Frontier Airline、Allegiant Airline、GE Capital等客户名单,也恰好对上天成自控的“胃口”。
双方一拍即合,但真正落于谈判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陈邦锐回忆道:“我们与投资人做了大量工作,经由公司大股东代为收购的方式,才最终促成了这笔交易。”
2017年9月,公司大股东天成科投作价5500万英镑收购Acro公司100%股权,并在当年11月完成股权交割。天成科投承诺,后续将把Acro公司一次性装入上市公司体内。
这一步最终于去年7月完成,通过现金收购,Acro公司成为天成自控全资子公司。为进一步理顺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并为航空座椅业务对接资本提供便利,天成自控决定对旗下Acro公司及上海天成航空进行股权整合。今年3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资产转让协议》,同意公司以成本价4.8亿元,向子公司上海天成航空转让Acro公司全部股权。
由此,一个以上海天成航空为运作主体,下设Acro公司、浙江天成航空2家二级子公司,以分别承担总成装配欧洲分中心与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中心职能的航空座椅业务大框架,日渐成型。
清晰的体系架构,也为业绩的爆发铺平道路。半年报显示,公司航空座椅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43亿元,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32.1%,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降本增效谋市场
航空座椅何以备受资本瞩目?陈邦锐展示了几个数字:“头等舱平均售价20万美元、商务舱8万美元、经济舱2500美元。与公司过去一些传统产品相比,航空座椅的利润显然更具诱惑力。”
“公司现有的供应链几乎全是进口材料商,这也是我们在成本上与行业三巨头最显著的差距。根据公司初步评估,在国内建成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是完全可行的,还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陈邦锐表示。
与普通座椅不同,每一张“飞上天”的椅子,都需经过严格筛选与质量认证。而其间任意一个零件或材料供应商的更改,都可能涉及重新“取证”的问题。“虽然过程比较麻烦,周期也相对较长,但部分产线向国内转移,寻找成本更低的替代供应商,是我们迟早要走的一步。”陈邦锐笃定地说。
如今,降本增效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天成自控5月24日披露,Acro公司在上海建设的航空座椅生产线已获得英国民航局生产组织批准。陈邦锐透露,公司正在组织员工培训及相关生产准备,下一步将加大中国采购的力度。
除在采购环节拓宽利润空间外,研发成本也被陈邦锐“盯上”。有意思的是,他却始终强调“研发投入不能降”。
“自相矛盾”的命题何解?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天成的破题之法。陈邦锐解释道:“假设你投入1亿元开发一款产品,如果最终在市场卖出1万把座椅,平摊到每把上就是1万元的研发成本,那盈利压力自然很大。但如果能卖出去10万把椅子,每把的研发成本就能降到1000元,优势便出来了。”
不打折扣的研发投入,赋予天成自控产品安全性与轻量化兼具的特点。目前,公司在航空座椅领域已有S3、S6两大系列经济舱产品架构进入空客供应商目录,并与新西兰航空、艾提哈德航空、美国Frontier Air、美国Allegiant Air、美国Spirit Air、法国Aigle Azur、中国春秋航空等建立起合作。此外,公司开发的单通道商务舱S7系列座椅也已取得多家航空公司的订单,并有望于今年进入空客供应商目录。
“国际市场还是英国公司的原班人马在做,中国市场则由我们公司的团队来做。中国市场的飞机采购量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但此前没有一把座椅来自Acro。接下来,家门口的生意肯定要抓起来。”将中国市场视为“业绩富矿”的天成自控,正“啃下”越来越多的国内订单。截至去年底,公司共拿到春秋航空、青岛航空等近100架国内航空座椅订单。陈邦锐欣喜地说:“中国市场的贡献在日后还会进一步体现。”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规模上去了,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才能下降,供应链建设才能更加顺畅,盈利能力才能显著提升,所以我们必须向头部不断进军。”谈及此,陈邦锐语气坚毅、目光炯炯。
如果说30年前的座椅小工坊仰望天空是野心,那么这场“飞天梦”已在奋翅鼓翼的决心中,化作了“强者愈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