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资金保障和支持政策。近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部分专家学者建议,为弥补政府收支缺口,应尽快发行特别国债。不过,从当前实际情况看,与特别国债相比,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更加现实可行。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稳增长的需求更加迫切,也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要求。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最重要体现,减税降费持续发力,为应对疫情又出台了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一系列措施,当务之急是将这些已有措施落实到位,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发力空间已不大。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专项债券在稳增长方面作用更加凸显,加快发行专项债券,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地方政府可用资金,能够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和具备条件项目及早开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去年1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了1万亿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就是为了确保今年初使用见效,尽快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今年开年专项债的大规模发行也成为1月社融数据的最重要支撑项之一。然而,疫情之下,为防止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社会信用收缩,需要政府部门支撑广义社融或信贷增长。这就需要继续加快已下达专项债额度的发行节奏,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
虽然部分专家学者建议发行的特别国债,同样能起到增加全社会广义信贷的作用,但是发行特别国债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程序相对复杂,并且需要建立在扩大赤字率的基础上。相比之下,专项债券纳入财政基金预算管理,不计入赤字率计算。在当前稳增长比较迫切的情况下,把握时机,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可操作性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同时,也要防控专项债务风险、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项目合法合规,防止一哄而上,同时,也要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对经济形成有效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