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迎“大象”进场 期货公司增资压力骤增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潘玉蓉 2020-03-13 16:24: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实习生 张荔

银行、保险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好处毋庸置疑,但也要准备迎接变化。

一方面,国债期货市场即将迎来扩容,未来玩法会发生哪些改变,现有投资者要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服务好银行保险这类大型机构,期货公司自身的资本实力也需要增强。

期货公司面临

补充资本金压力

银保机构入市,被期货公司形象地称为“大象进场”。

“大象”有多大?2020年2月末,商业银行持有国债9.87万亿,占全部国债托管量的64.9%;持有国债和政金债合计19万亿,占两者全部托管量的61.4%;保险机构持有国债0.36万亿,占全部国债托管量的2.37%,持有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合计0.95万亿,占两者合计托管总量的3.09%。相对“大象”的体量,期货公司略显弱小。

在试点方案中,商业银行已经直接去中金所申请交易结算会员资格,未来,保险机构还需要与期货公司有更紧密的合作。

根据银保监会日前下发的《关于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所选期货公司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成立5年以上,上季末净资本达到人民币3亿元(含)以上,且不低于客户权益总额的8%;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为A类。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中期协网站的信息,初步筛选出37家对接保险机构有优势的期货公司,约占全行业家数的四分之一。但是未来,随着与保险机构业务合作的开展,这些期货公司要满足“净资本不低于客户权益总额的8%”,还面临着不小的增资压力,这需要股东们未雨绸缪。

未来国债期货市场

持仓或翻倍

2月下旬,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目前,已有5家大型银行展开试点,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指引文件也已下发,这些措施表明,“大象”正在来的路上。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作为债券现货重要的持有者,一直希望能用好国债期货这个工具。

截至2020年2月末,在国债现券市场,银行与保险机构持有的国债超过10万亿。在国债期货市场,以银行保险持有现券最多的10年期债券为例,2020年2月,10年期国债期货日均持仓7.4万手,折合名义标准券742亿元;日均成交5.9万手,折合名义标准券592亿元。

不难发现,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持有的国债现券的规模,远超现有期货市场的规模。银行保险的入市,将为国债期货增加大量持仓。

根据永安期货估算,银行持有国债现券9.87万亿,按照3%~10%的可交易比例估计,以证券自营套保比例14%为参照,将给国债期货市场增加持仓4.1万手~13.8万手。如果按照银行持有的19万亿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为基数,将给国债期货市场增加持仓7.9万手~26.6万手。

保险机构目前持有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总现券为0.95万亿,以可交易比例为10%~50%估算,套保比例以证券自营的14%作为参照,将可为国债期货增加持仓1.33万手~6.68万手。

根据监管精神,银行与保险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场,这也意味着,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扩大会是有序的、逐步的。

将加速30年国债期货

上市进程

银行、保险入市,对国债期货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也将产生影响。

对国债期货市场而言,银行、保险入市有助于丰富投资者结构,促进期现货投资者结构趋同,提升国债期货价格的代表性,提升债券市场发展质量。

此外,银行和保险机构入市,还将大量増加国债期货市场流动性,期现联动性更强,基差更稳,定价更准。

这也意味着,现有的一些策略的套利空间可能缩小或者不复存在。

银保入市的初期,这类投资者的交易方向可能稍有雷同,但随着保险入市和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将有更多的交易机会,银行债券资产结构和行为可能出现变化。

有业界人士表示,30年国债期货的上市,今年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仿真交易已经成熟,另一方面,银行保险机构这类现券持有者的入市,为30年国债期货的上市清除了最后的障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