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资本运作相比,中资企业更需要在秉持务实心态的基础上创造与升级更有效的实体商业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盈利能力来佐证与做强自己。”
针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恶劣行径,除了中国证监会日前启动了“长臂管辖权”之外,按照程序,瑞幸咖啡接下来将不得不面临美国市场投资者的集团诉讼。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会作出严厉处罚,并且美国司法部会开启对瑞幸咖啡以及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调查。这给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教育课。
从侨兴环球作为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公司算起,我国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至今已20年有余。Wind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达到480多家,组成了一支庞大的中概股阵营。不过,总体数量不断扩容的同时,由于接二连三地曝出信披违规、财务造假以及过度包装等问题,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进程也是一波三折。
海外上市企业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形象,任何一个微小的负面效应都可能放大成对中国经济、政府与国民诚信度的重大质疑。因此,任何一家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实际都承接着非常厚重的利益关联,对于自己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角色定位,显然不应满足于贴上上市公司的标签。同样,对于作为公众企业商业使命的认知,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成功实现IPO的阶段,而是须在时刻保持着危机与忧患意识的同时,将全方位的德艺兼修渗透和贯穿到征战海外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去。
首先,中资企业应当保持对市场压力的足够认知。除了美国最高监管机构SEC和最高审计监管机构PCAOB(专门负责对会计事务所的严格审查)外,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允许做空,像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对所有在美上市企业来说都不陌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证券市场执法不是以政府监管惩戒为主,而是主要借助市场化的利益驱动,做空机构做空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不仅会明目张胆,还往往会与独立调查机构联袂共舞,而且后者具有强大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能力,其精准捕捉到的“发难”目标都会作为理想标本送到做空机构手中。
与此同时,活跃于美国证券市场的还有被称为“股市秃鹫”的律师事务所,它们专门研究上市公司的招股文件,一旦发现瑕疵并致投资者损失,就会立即策动投资人发起集团诉讼。因此,在保持自身通透干净的同时,中资企业既不应缺乏必要的戒备,同时对市场还要心存更多的敬畏,彻底抛弃任何可能的侥幸心理与赌徒心态。
其次,中资企业应当自我隔离与屏蔽道德风险的传染。对比发现,在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海外国家企业中,无论是财务造假还是因此而退市摘牌,中资企业占了较大比例。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备以及打击震慑力度的加强,内地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据中国证监会的最新消息,自去年以来,因财务造假受到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仍多达22家,另有6家因财务造假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同时18家企业受到行政处罚。对于一些赴美上市的企业来说,利益驱动与目标迷失之下很容易中为洋用。然而,美国监管层对造假行为的惩处要比国内严厉得多,企业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格外惨重。因此,中资企业应当将不做假账视为道德底线始终恪守,将合规信披视为职业节操永恒把持,将合法经营视为核心理念严格践行。
再次,中资企业仍应进一步提升对美国资本市场规则的熟稔度。拿财务造假来说,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不少中概股公司出于掩盖实际亏损或者美化财务业绩所致。但须知,美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亏损保持着非常高的容忍度,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美资企业,只要股价不跌破1美元,即使亏损多年不见好转,都不会触发退市风险,且依然能够合法融资与扩股等。对于一家在美上市企业而言,因为商业模式失败或者经营业绩不好看导致股票最终跌破一美元而不得不退市,与由于财务造假等违规违法行为而被摘牌除名,前者可能会赢得投资人的留念与惋惜,而后者只能遭遇市场的唾弃与谩骂。前者可能在退市之前作为壳资源价值被人重新挖掘,而后者只能不可逆转地被扔进股市垃圾堆。
最后,中资企业应最大程度地淡化资本运作幻想,同时踏踏实实做实业。必须承认,在美国注册制之下,不少中资企业可能是“带病”(如盈利模式不成熟、亏损严重等)上市,其业绩增长很难表现出稳定性与持续性,同时美国投资者也缺乏直接了解中概股真实面貌的清晰路径与渠道,市场因此不排除会产生非理性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追高的股价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价值。尤其在IPO发行市盈率普遍虚高且后续股价明显存在泡沫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层更不能因此放大对资本运作的未来幻想,甚至发生对企业战略方向的误判。须知,与资本运作相比,中资企业更需要在秉持务实心态的基础上创造与升级更有效的实体商业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盈利能力来佐证与做强自己,其他任何由资本市场托举与点缀起来的东西都可能是镜中月与水中花。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