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遭遇“三文鱼冲击” 复苏明显加快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康殷, 2020-06-18 07:40: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时报记者 康殷

正在复苏的餐饮行业遭受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袭击,不少经营日料生鱼片的餐厅消费额顷刻间下滑过半。疫情之下,静待复苏的餐饮业会否遭遇二次冲击?深圳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永中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以深圳为例,目前餐饮业上座率恢复到疫情前的八成左右,尤其从4月中旬开始,餐饮业复苏的速度明显加快。

刘永中还认为,这次三文鱼事件影响部分生鲜食品,主要是日料餐厅,对餐饮行业整体影响有限。“只要北京疫情有效控制,不往外扩散,预计年底餐饮业可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各地消费停滞

6月13日凌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三文鱼案板中被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而该产品的货源来自京深海鲜市场。此后,各大商超、餐厅闻风而动,连夜迅速下架三文鱼及其相关产品。

6月16日,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施国庆通报,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间宿主。

施国庆表示,在这次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相关的被污染的局部场所,通过检测确实发现三文鱼有被污染的情况,但是进入到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病毒。

虽然三文鱼背上的“黑锅”暂时获得澄清,但主营生鱼片的日料店受到的冲击显而易见。“据我所知,部分日料店最近上座率为零的不在少数。”刘永中说。

有熟悉餐饮市场的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和三文鱼(包括进口鲜鱼)有关的企业,比如日料餐厅将会受到重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疫苗应用前),估计很难复苏。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深圳多数农贸市场水产海鲜档口都已下架三文鱼,永辉超市等超市生鲜柜台也已经没有三文鱼踪影,海鲜生意的经营也受到较大影响。

位于深圳草埔的布吉农批市场内,有店主称,新发地发生聚集性疫情后,海鲜店的生意明显变差,其他鱼类的销量也呈直线下降。“好不容易恢复起来,这几天生意又变差了”。

餐饮业遭受二次冲击

除了海鲜市场和日料店外,更多餐饮行业面临疫情的二次冲击。

作为这次疫情的中心,北京市商务局日前发布通知,各企业要在确保落实落细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经营活动。餐饮企业暂停举办婚宴、酒席等群体性聚餐活动。6月17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指出,要对所有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密切接触和关联的人员,进行全面的排查、核酸检测和居家观察,对所有农贸市场、餐饮店、食堂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防疫检查、环境消杀和核酸检测。

作为美食之都的广州,同样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疫情防控。广州市商务局6月15日发出通知,其中餐馆方面,要求进店测体温戴口罩,体温超37.3度谢绝入内,坐下就餐饮食时方可摘脱口罩,就餐后离开座位必须戴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北京新增确诊的病患部分是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的餐馆厨师、配菜员等人群。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6月15日,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例,其中丰台区多位确诊病例的工作皆为餐饮相关工作,包括餐馆厨师、配菜员、采购员等。

从6月12日报告出现新增病例至今,北京多数餐饮企业再度回到“战疫”状态,客流量、销售量的减少也让餐饮企业们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前述熟悉餐饮市场的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如果疫情影响仅限于进口海鲜,而且除北京外,其他地方不再发生因其产生的疫情,那么对餐饮业影响不大。“如果政府不出台禁止堂食的政策,餐饮业会继续复苏。”

创新型餐饮布局提速

今年一季度,疫情下的餐饮行业承受了史无前例的压力,让从业人士记忆犹新。其中老牌餐饮企业全聚德一季度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55.03%;净亏损8850万元。

随着疫情趋缓,4月下旬到五一长假期间,国内餐饮行业已经稳步复苏。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推进,前期受冲击较大的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明显恢复。今年5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1.7%,餐饮收入额下降18.9%,但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了12个百分点。

就这次疫情会否导致餐饮业复苏中断,刘永中以深圳为例分析,深圳餐饮业不仅受到本次疫情冲击,深港之间的通关往来也受到影响,导致香港居民在深圳的餐饮消费也大幅下滑。因此深圳餐饮业要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起码要到今年底。

“餐饮行业能否如期恢复,最关键还是看疫情会不会二次暴发。”刘永中表示,目前餐饮企业停业关店的数量仍然不少,这既有疫情影响,也有餐饮行业自身的行业更替特点。但一些创新型的餐厅也在市场加速布局,逆流而上,长期看餐饮业发展势头仍然好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