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碰瓷”的底层逻辑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0-08-24 00:06: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这几天拼多多和特斯拉都上了头条,还搭上原本不太出名的宜买车。事件的来龙去脉,媒体有详细报道,不再赘述。表面来看,双方的争端聚焦于销售方式是否合法,是否侵犯了特斯拉的权益;但深层次看,事件其实反映了拼多多在转型期间对现有市场渠道的冲击。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必将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转型逻辑

首先是拼多多的转型。一般人看来,拼多多走的是低端路线,利用淘宝升级的机会,接收了一批从淘宝迁移下来的店家,并侧重耕耘低端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消费下行”。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拼多多的GMV分别为1412亿元、4716亿元和10066元。根据年报,2019年拼多多有5.8亿活跃买家,平均每个活跃买家的年支出为1721元。而淘宝天猫2019年活跃用户6.54亿,GMV5.73万亿,平均每个买家贡献8761元。因此,拼多多的顾客价值相对于淘宝天猫是比较低的。

与此同时,这个市场的开发需要大量补贴。年报显示,拼多多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7年的13亿元升至2018年的134亿元,之后又增加至2019年的270亿元。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广告投放和各种补贴。

由于低端市场的天花板效应明显,拼多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往中高端走,否则无法支撑其估值。当年,淘宝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走到终点的标志就是把淘宝商城从淘宝网剥离出来,最终成长为后来的天猫。

而要吸引中高端顾客,需要更多品牌的入驻,尤其需要中高端品牌的支持。不过,品牌商会顾虑拼多多的低端定位,未必愿意加盟。即使愿意,也没有道理在价格上给予优惠。因此摆在拼多多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补贴。

从拼多多的逻辑出发,通过巨额补贴可以降低品牌的终端价格,从而吸引中高端消费者,培养消费习惯,并成功提升拼多多的品牌定位。顾客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拼多多持有流量,就可以在与品牌的谈判中占据一定地位,从而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当然,在与淘宝、天猫、京东的较量中胜负如何,还取决于最终拿掉补贴的那一刻。

从这点来看,就不难理解拼多多搞特斯拉团购的逻辑:既然品牌不支持,那就直接搞活动引流来补贴,俗话就叫“碰瓷”。这样一来,流量虽然需要“蹭”,最终还是落到自己手里,从营销的角度看,拼多多的思路是很清晰的。

品牌冲击

事实上,媒体也发现,这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这么做,以前也针对不同品牌搞过类似的活动。但当时,那些品牌方基本上没吭声,没想到这次特斯拉态度强硬。

不过舆论普遍站在消费者这边,认为补贴对消费者是好事,特斯拉的做法不合情理。甚至有律师认为,如果消费者起诉特斯拉,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损失,法院大概率会支持。

但笔者认为特斯拉的立场是合理的,是品牌商对品牌保护和渠道管理的必要举措。

首先,在这个事件中,特斯拉品牌被第三方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低价使用,这是任何品牌方都不会高兴的事。如果拼多多真有诚意,就应该和特斯拉联手,并且付出更高的价格,不是仅仅补贴5辆车,那么也许特斯拉会有兴趣合作。

但这里面更重要是在对渠道管理方面的深远影响。对中高端品牌来说,渠道管理极为重要,包括对终端价格、服务、选址都有明确要求。因为对这些品牌来说,销售需要服务的支持,且线下承担着品牌建设的重要功能。

其中,更重要的一点是对终端价格的严格规定。终端价格体现了品牌地位,因此必须控制。另外,如果不管理终端价格,顾客在一家店享受了服务,搞清楚了产品,就会到另一家店去寻求更低的价格。这样一来,没有一家终端店愿意付出服务,纷纷比价。没有了服务,产品销量就会下滑,这就是经典的搭便车问题(free-ridingprob-lem)。

当然终端价格管理是一个很严肃的法律问题。长时间以来对终端价格,特别是最低价的限制,在很多国家是违法的。但考虑到以上因素,近几十年在国外,相关法律逐渐灵活,基本视具体情况,国内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则。

在这个背景下,拼多多的做法将会成为品牌现有渠道的极大冲击。

试想对任何一个品牌商来说,突然出现一个强大的第三方,可以影响自己的终端价格和流量,这对任何现有渠道都是极大冲击。不但品牌价值失控,顾客也不是自己的,极大扰乱终端店的管理,这是任何品牌商都不愿意看到的。

从市场角度来说,这对市场的稳定也是不利的。如果类似事件频繁发生,也必然会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并出台相应政策。

综合以上分析,最后再来看看拼多多当下的处境。笔者认为,拼多多进行中高端升级的战略是正确的,但做法需要权衡。

仅在三周前,拼多多还被曝光了“紫天使事件”。拼多多在其“国家品牌馆”计划中销售的智利红酒蒙特斯紫天使售价360元,远低于京东上的600元。为此,蒙特斯在中国的代理商品尚汇不得不向拼多多去函,声明拼多多销售的产品皆非通过品尚汇的授权渠道,而拼多多未有回应。

联系到这次“特斯拉事件”,笔者认为这两件事释放的信号值得拼多多重视。在其升级的战略中,必须赢得品牌商的支持,任何冲击品牌商利益的做法都应该谨慎。另外,在目前美股普遍对中概股持一定疑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在加强对中概股审查的种敏感时刻,提高市场操作的合规要求,才是更理性也是更负责任的做法。

(作者系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营销学教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