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西安:中国城市元典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0-08-31 00:07: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王军|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断推进的时代图景下,西安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特殊的城市使命,成为代表民族复兴和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标本,以新的姿态和形象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西安要担当起当下的特殊城市使命,就是要认识到西安的使命绝不仅限于一般城市发展经济、宜居宜业等普遍性的诉求,同时,还要以城市形态表达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表达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

重新梳理西安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城市价值,西安既是中国文化元典集大成的城市,同时,西安历代都城的建设,是中国城市营造理念和建设范式的元典。也就是说,西安应该确立“中国城市元典”的定义,以体现这座城市价值的至高性和唯一性。彰显中国城市元典特质,进而提纲挈领开展“大西安”城市建设,充分体现周秦汉唐作为中华文明根脉的灵魂,是西安的历史使命,也是城市复兴的必由之路。

西安的特殊性何在?

元,就是“善之长也”、“气之初也”,就是最初的源头的意思,元典就是最早的经典,就是一个文明体系的源头。审视五千年来的中华文明,西安首先是中国文化元典集大成的城市。

过去关于西安的定义不少,但都没有体现出这个“独一无二”,比如,西安是一座古城,而中国古城数以千计;西安是一座古都,而中国古都数以百计;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强调了西安历朝历代建都史的“数量”,却忽视了周秦汉唐这四个塑造了中国历史主根脉朝代的历史价值,等等。所有这些定义,都没有体现出这座城市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唯一性和至高性。

西安是中国文化元典集大成的城市,主要是由周秦汉唐这四个朝代决定的。周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秦汉奠定了中国的大一统的制度基础和基本疆域框架,唐则带来了中国开放包容的文化高峰。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的精神,就是经由周秦汉唐四个光辉灿烂的朝代奠定基础的。

通常说的中国文化元典,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六经成书源自中原各国,它们是在汉朝武帝时期汇入长安这座城市,才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经典,产生了后来真正影响中国两千年来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主流。在秦汉之际,中国真正形成了大一统国家,既包括“书同文车同轨”等国家标准,也包括中国主体疆域的形成,以及国家经典的确立、大一统大中华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自觉等等。

此外,老子在长安楼观台完成了《道德经》,其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于世界;司马迁在长安完成了《史记》,并在两千年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念;到盛唐,长安可谓是唐诗的故乡,绝大多数知名诗人都曾在长安生活,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唐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诗教传统,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审美观。

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也多以长安为源头。汉传佛教八大祖庭有六个在西安,见证了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今天仍伫于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见证了基督教在中国的最初传播;而在汉唐之际,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更是东西方商业文明交汇的中心,多少西方的器物、工艺、乃至于农作物、水果品种,都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融入中华文明的万古江河,成为我们当今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营城理念的源头

几千年来,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背后有一个营城理念的源头。西安历代都城的建设,就是中国城市营造理念和建设范式的元典。

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理念,有两种基本思想。其一,是《周礼·考工记》反映礼制的城市营造思想,讲究棋盘状格局、方正严谨、轴线对称、组织严密、秩序井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其二,是以《管子·乘马》为代表的天人合一城市营造思想,注重因地制宜,注意地形的选择,不求形式的规整。《管子》记载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周秦汉唐四朝建都,沿沣河、渭河两岸次第展开。周丰镐两京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都城史的始端,考古显示,依水而建的丰镐两京已经具备了城市最初的军事、祭祀、居住、商业、朝政等基本功能。

从秦咸阳城开始,渭河北岸有咸阳宫、市、手工作坊等,渭南有章台、阿房宫及上林苑等,将中轴线的概念从实体的物质空间发展至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心理与气势的轴线,实践了《管子·乘马》为代表的天人合一城市营造思想,注重因地制宜,注意地形的选择。

《三辅黄图·咸阳故城》记载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史记》也说,“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汉长安城,则真正出现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意义上的中轴线,实践了《周礼·考工记》礼制城市的基本思想,包括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等。考古发现证实汉长安城中轴线安门大街向南一直延伸到子午谷,向北延伸到长陵以北的天齐祠,总长度达74公里。另外,汉长安城还开创了“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即“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模拟仙境,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格局。后来的中国都城无不向往长安。

唐长安城则是汇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营造思想的顶峰之作。隋时规划大兴城,定于渭河东南,将横贯城际的六道黄土梁附会成乾卦六爻之象,并从北向南按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的顺序排列下来,以卦辞含义来布置各类建筑。到唐长安城,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巅峰,规模最大,布局最严正,技术成就最高,里坊整齐,引水入城,影响了后世的洛阳、北京、京都、奈良等。

城市元典的概念如何落实?

中国城市元典是西安的城市定义,更是西安的时代命题。

在今天,大西安的建设不但自身面对“追赶超越”的要求,并且要带动关中、引领全省,甚至要在丝路经济带上发挥好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有历史的使命感,有时代的责任感。

近年来,西安建设不乏亮点,一是以曲江为代表的唐风主题的彰显,二是以浐灞为代表的山水格局、生态文明的彰显,这些应该在未来得到总结和发扬。但同时,西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一是以明西安府的框架向外摊大饼式发展,未能“跳出城墙看西安”,使城市格局受到限制,近些年城市规划和建设过于集中三环以内,也导致出现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城市病”;

二是城市建设缺乏代表长安历史文化灵魂的标志性建筑和区块,周秦汉唐的历史资源没有彰显;

三是缺乏与周秦汉唐古典西安对应的体现时代风貌、当代主题的新西安新中心,旧的不旧,新的不新;

四是对秦岭保护、系统治水等事关山水格局生态文明的实践在大西安建设中的作用彰显不足。

总体的看,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有周秦汉唐风格的体现,必须要有大的轴线,大的格局,沿着周秦汉唐的文化脉络,体现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遵循历史文脉,遵循山水格局,遵循现代规划理念的城市建设思想。

在近期,中国城市元典的概念落实到大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一是要形成大轴线、大格局,为未来的大西安乃至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开好局,二是在近期沿轴线建成凸显周秦汉唐和现代文明新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群落,大轴线形态基本形成,三是要建设代表现代西安体现时代特色的新中心,四是要把秦岭保护、系统治水等举措融入到大西安的规划建设中,形成大绿大水的生态文明格局。

在西安的城市建设中,彰显中国城市元典特质,包括在新轴线的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周秦汉唐作为中华文明根脉的灵魂,以城市形态表达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表达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是这座城市的特殊历史使命,也是城市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前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